無問西東從蜘蛛迷宮回城後,終於舒了一口氣,他登出遊戲,輕輕脫下了遊戲頭盔,
一睜一閉間,遊戲中原本熱鬧喧囂的景象瞬間變成了眼前一張冷清的白色病床。
而他正是躺在病床上的病人。
“俊毅你醒啦,感覺怎麼樣,有沒有覺得腿腳好一點。”
張俊毅的動作已經足夠輕柔了,但原本在病床前淺睡的中年婦女還是醒了。
看到張俊毅醒來,急切地問著。
“有點感覺,但媽,你真的不用每天都來,你又要工作,還要來醫院看我,你自己要保重身體啊。”
在沒有受傷之前,張俊毅還沒有如此體會到。
受傷之後,他才明白,人類的肉體是那麼的脆弱。
母親頭上的兩鬢白發也打破了張俊毅心中的父母無敵論。
“可是你才剛做完手術不久,媽媽不放心。”
“沒事的,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但我還是擔心......這遊戲康複,它真的有效嗎?我活這麼長時間了,從來都沒有聽過有遊戲康複這種治療手段,而且手術完應該好好修養,怎麼能夠玩遊戲呢?我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那醫生看起來這麼年輕,最多也就90後,要不我還是回去跟他商量一下,幫你找個資曆更老的醫生吧。”
“媽,不用,遊戲康複其實挺好的。”
張俊毅無奈地說。
即便電競已經上了亞運,奧運,但大多數老一輩人對遊戲的理解始終停留在遊戲毒瘤的階段。
根深蒂固的東西,實在難以改變。
哪怕一小部分承認了,那也是帶有雙重標準的承認。
別人家的孩子得了奧運冠軍,那就是為國爭光。
自己家的孩子去玩遊戲,那就是揮霍青春,浪費生命。
勵鄰居家的孩子追逐電競夢想,卻對自己那個想追逐電競夢想的孩子百般阻攔。
娛樂圈的青春偶像出軌,就是父母之過,無關偶像。
遊戲圈內的選手約粉,那就是遊戲的劣根性。
優勢慘遭無視,劣勢無限放大。
網絡新聞中關於電競輝煌的篇幅半月最多一篇,看的人不多。
關於電競危害,哪個因為遊戲荒廢學業,哪個孩子因為遊戲猝死,哪個又因為遊戲發生了什麼悲慘的事,一天幾篇甚至幾十篇,看的人少則上萬,多則上百萬。
但其實,遊戲早在十年前已經擺脫了這個稱號,向著更全麵的方向發展。
盡管英雄聯盟已經關服,但不可否認,它給中國電競,以及電子遊戲的發展帶來的影響卻是無法磨滅的。
它推動了中國遊戲行業的蓬勃發展。
可以說,沒有英雄聯盟發展的十幾年,中國的遊戲行業不會發展到今日的地步。
經曆了亞運奪冠,奧運爭輝以及楊教授等事件之後,遊戲已經由最初的隻有娛樂方麵,到後開為軍隊在和平時代上演槍林彈雨的軍事模擬訓練,再到以遊戲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健身活動,再到現在剛萌生的以遊戲作為輔助醫療的工具,幫助患者更好地康複。
遊戲行業正逐步從二次元拓展到三次元中。
遊戲醫療理論。
2020年伴隨著AR遊戲與VR遊戲誕生與火熱,才萌生的一種全新想法。
最初由90後的一位年輕醫學博士提出。
PC端遊戲可以讓玩家動用大腦以及淬煉身體反應。
但它的缺點就是讓大部分玩家隻能幹坐在椅子上幾個鍾甚至是一天,運動不暢會對人的骨骼以及身體機能產生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