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四年(1081年),鑒於西夏梁太後自宋神宗即位以來不斷派兵攻略宋朝,而宋朝這邊經過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熙河開邊、元豐改製,國力比神宗剛接手之時有了極大的提升。
故神宗決定以梁太後幽禁西夏國主李秉常為借口,點五路大軍,共計三十五萬士卒,二十萬民夫,發動了宋朝開國以來最大的對外軍事行動,史稱元豐五路伐夏。
這次戰役也是後世官方史書比較明確定論的“漢族王朝旨在殺人滅國的不義的侵略性戰爭“。
但站在宋神宗的角度來看,西夏梁太後簡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人:梁太後掌權以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自煕寧二年(1069年)幾乎每年都會挑起戰爭,殺死宋朝將士,擄掠邊境人口牲畜,攻占土地。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為了反擊西夏,神宗整整準備了十年!
五路伐夏大軍高歌猛進,旨在雷霆一擊,一舉蕩平西夏!
可惜!可惜!
雖然最後因為將領之間的指揮問題、後勤補給等問題讓西夏反敗為勝,隻攻占了西夏兩千餘裏的國土,占據夏、銀、宥三州和橫山背部的一些軍事要點。
相比於滅亡西夏的初衷,此次戰役的收獲隻能算的上是聊勝於無。
但攻伐西夏的失敗並沒有讓神宗氣餒,五路伐夏大軍的戰敗也讓他明白了消滅西夏必須徐徐圖之,步步蠶食。
於是在第二年,時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的沈括上書神宗建議在橫山地區修建石堡城以連通占據的夏、銀、宥三州。
神宗批準了沈括的建議,但改在永樂築城。
修建永樂城動用了二十餘萬民夫,僅用了十四日便將城池建成。
永樂城的建成給西夏造成了極大的戰略壓力,於是派出三十萬大軍,圍攻永樂城。
二十日後,永樂城破,此戰主要將領徐禧、李舜舉、高永能、李稷戰死殉國,損失士卒二萬餘,民夫二十餘萬。
數日之後,神宗深夜中聽聞邊關噩耗,驚坐而起。
李舜舉和李稷死前撕裂衣襟草書的遺言被擺在了麵前:
“臣死無所恨,惟願官家勿輕矗”
“臣千苦萬苦也!”
神宗經曆兩次大敗,死傷士卒民夫幾十萬,改革成果毀於一旦。
看著二位忠臣潦草的字跡,再也忍不住悲呦大哭,“不助朕,何助西夏?!”
滅亡西夏的夢想破滅,神宗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擊,就此感染傷寒,於元豐八年(1085年)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三十八歲。
趙楷此時也有此感,一次次的抓捕失敗,一次次讓趙英逃脫,死亡的人越來越多,讓他忽生一個大勢不可逆改的念頭,似乎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努力,老眨眼間就可以改變。
就像是王莽遇見了劉秀,隻能徒呼奈何。
一路上聶昌和劉錡都很知趣地沒有打擾趙楷,趙楷帶著深深的自我懷疑,深情低落地回到了府鄭
趙楷將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躺在床上。
他開始想起了宋朝曆代先皇,從太祖,到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再到自己的父皇,每個饒畫像都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