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置製使(1 / 2)

李彥讓派遣眾多太監給每一位大臣都傳遞了消息,早朝如期地舉行,當他們從宣德門走進皇宮,看到原先的紫宸殿已經消失不見之時,所有人臉上都掛著一絲不安,疑問者有之,沉默者亦有之。

早朝在一股沉淡的氣氛中開始,趙佶首先宣布太子趙桓無德,即日起廢黜其太子之位,貶為庶人,幽禁於西京河南府的西外宗正司。

眾臣將目光掃向趙楷,這位鄆王殿下此刻原是應該在那大宗正司之中,為何此時卻出現在朝堂之上?莫非官家要立鄆王為太子?

王黼一係的官員們已經握好了手中的笏板,一旦趙佶宣布要讓趙楷為太子,便立即開噴,怎麼也要讓他和太子一道先去洛陽玩兩年,

趙佶沒有繼續就太子的問題過多談論,進行下一個議題,免去趙楷皇城司提舉一職,因護駕有功改授為永興軍、秦鳳兩路製置使,加太傅、樞密副使,總領西北事務。

王黼、梁師成立刻跳出來反對,他們以樞密使、太尉童貫為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主管西夏戰事為由,認為趙楷的職務會與童貫衝突,造成指揮上的混亂。

況且趙楷持劍硬闖東宮,與太子鬥毆,實屬大逆不道,也同樣應該去西外宗正司裏多讀兩年書將性子養好。

趙佶又哪裏會聽他們的話,宋朝各路將領職務之間互相牽製是經常的事,否則皇帝們又怎會放心讓武將出征呢?至於趙楷硬闖東宮?趙楷很有禮貌地同東宮地士卒打過招呼才走進門的,怎麼能叫闖?兄弟二人見到兩柄寶劍,按耐不住喜愛之情,切磋一番以試好壞,怎麼能算鬥毆?

但考慮到趙楷還太過年輕,軍事上的才能著實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況且趙佶讓趙楷去西北主要是想讓他搞試點改革,便加了一句,“對夏戰事以童貫為主,內政以鄆王為主。”

於是趙楷便成為了童貫的“政委”。

宋朝路一級的統治機構主要有轉運使司、提點刑獄司、安撫使司組成,就是常的漕司、憲司、帥司,分別掌管一路的財稅、獄訟、軍事。這三司的分路之製各不相同,有些路不設安撫司,分路相同的治所也往往不在同一個地方。

宋代所謂的“至道十五路”、“聖十八路”、“元豐二十三路”和崇寧以後的“二十四路”指的都是這種轉運司。地位相當於後世的省級政府,管理區域內的日常行政,趙佶給趙楷封的就是這其中的永興軍路和秦鳳路兩路的製置使,相當於兩省高官、還兼帶一部分軍事上的權利,是這一塊區域內的最高長官。

而童貫的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則是偏向軍事上的,其職務相當於三地軍區的最高司令長官並且監管一部分地方政治,其中在陝西和趙楷的職務有重疊。

永興軍路和秦鳳路在宋朝的區域大致等同於現在陝西省和甘肅省的東南部,而兩地卻有六路安撫使司,相當於有六個軍分區,這些掌管軍事的安撫使的直屬領導就是童貫,而且由於是邊疆地帶,安撫使基本上是軍政一把抓,從而大大削減簾地轉運使的權利。

趙楷這個製置使不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