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楷一係列錢幣政策落實下去之後,鳳鈔在鳳翔府的流通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另一方麵,趙楷的肥皂工坊也得到了擴建,產量進一步擴大,現在已經可以日產一萬塊肥皂,日常已經完全可以滿足鳳翔府地區的使用需求。
但鳳翔府多商人,他們往往是數千上萬塊地購買,若不是趙楷限定死了每個饒購買量,甚至有不少大商人準備一買就是十萬塊肥皂。
這些商人主要是來自於蜀中和關中,至於更遠的河北、中原、山東、江南地區的商人,趙楷則讓人建議他們去開封的潤顏坊購買,畢竟路途遙遠,要廢很大一番功夫和成本。
但開封的肥皂工坊即便將產量提升至了日產兩萬塊,依然不能滿足來自東、南、北商人們的需求。至於那些來自這些地區到西北做生意的商人如何選擇,就不是他該管的事了。
倒是開封那邊傳來消息稱,由於肥皂的原因,現在開封附近的村落中已經增加了不少養豬的人,還有人打算來年把種糧食的良田換種成芝麻和芸薹(油菜)。
對於農戶家中養豬,趙楷是舉雙手讚成的,但農戶將五穀糧食換種成芝麻和芸薹又令他擔憂。
古代的糧食畝產一直不算高,就拿宋朝來,北方多種麥,平均畝產麥0.694市石。南方多種稻米,平均畝產稻1.387市石。總的糧食(主食)畝產為300斤。
而後世的雜交水稻早已經突破了畝產八百斤。像是後世司空見慣的馬鈴薯、紅薯、玉米等高產量主食,現在還隻存在於美洲大陸,趙楷也不可能派遣一支艦隊跨越萬裏之遙的太平洋去把這些農作物的種子取來。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糧食問題一直是當政者最關心的問題。百姓們隻有勉強吃得飽飯,才不會想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中國完全脫離缺糧的帽子,還得是一位姓袁的偉人發明雜交水稻之後。
當此時,作為後世的幾大產糧基地,東北在金人手中,兩湖和江南還沒有經過南宋百年的發展,遠達不到湖廣熟、下足的地步。
隻有蘇州、湖州一帶的糧食產量還算豐厚,除此之外就當屬蜀症漢症關中了。
但趙楷明白,蘇、湖一帶再過兩年就不定會爆發方臘起義,而關症漢中和蜀中的糧食一直都是優先供應西北前線,到時候必定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此時開封的居民居然準備將糧食用地換種成經濟農作物,一旦蘇、湖的糧食供應一斷,中原發生饑荒的概率幾乎就是板上釘釘。
但人家開封人民住在子腳下,他這個秦鳳、永興兩路製置使根本管不著,就算自己向父皇進言,估計以父皇的性子還巴不得那些農民多種些油菜和芝麻,這樣他就能收更多的稅了。
【得想辦法再開辟出多一些糧食種植基地啊!】
趙楷摸著下巴在鳳翔府衙門中看著這西北的地圖。
本來這鳳翔府中是有一個秦鳳路轉運使司衙門的,但那裏離這鳳翔府衙門有些遠。加上趙楷目前的工作重心是這鳳翔府,幾乎每日都要到這鳳翔府衙門跑上一趟,與李綱商議各種事務,於是便幹脆在這衙門之中單獨開辟了一間房間出來充當他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