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內
遼國使節李處溫帶著西夏的使節張萬來到了這大宋皇宮鄭
此刻他二人正跟著宮廷內的黃門,從宣德門而入,前往文德殿。
按趙佶的性子,理應當在延福宮中接見使者。
但如今宮內的紫宸殿還未修整好,地上一片狼藉,若是要去延福宮,勢必就要經過紫宸殿,若是被他國使者見了滿地的廢墟,隻怕會有損大宋威嚴。
因此趙佶難得地選擇在前宮的文德殿中接見使者。
文德殿是皇帝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但趙佶顯然不會長期待在這裏。
但即便如此,在這地方接見使者也比在延福宮中顯得正式,以示他本人對兩國的重視。
又能避免有損國威的場麵。
何樂而不為呢?
“宣遼使、夏使覲見!”
待趙佶在上位坐下,李彥跑至殿門外,高呼一聲。
李處溫在前,張萬靠後半個身位緊跟。
“外臣李處溫(張萬)拜見宋朝皇帝陛下!”
“我大遼祚皇帝陛下向道君皇帝陛下問好!”
“我西夏國主向道君皇帝陛下問好!”
“二位使者請起!賜座!”趙佶聽到二人喊自己道君皇帝,內心十分愉悅,手一揮給二人安排座位。
他酷愛道教,十分癡迷,在去年(政和七年)的時候,因林靈素的討好,他向道錄院大臣公開宜稱自己是昊上帝長子大霄帝君。
為了推行道教,請求上帝同意,下凡為人主。要道錄院冊他為教主道君皇帝。於是群臣及遭錄院上表冊趙佶為教主道君皇帝。
遼國西夏的君臣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此刻將姿態放的很低,特意出來讓趙佶高興,為下麵的議和打開一個好的開頭。
“不知祚帝近來心情如何?身體可還好?”趙佶禮節性地對李處溫。
要耶律延禧身體,由於常年打獵的緣故,那絕對是倍兒棒!
但要心情嘛,這幾年遼地內部不斷發生叛亂,如今女真人阿骨打還攻下了整個東京道,占領了遼陽府,心情能好的起來就有鬼了。
李處溫也摸不清趙佶是真心實意地慰問還是故意出言調侃。
“牢陛下掛念,我祚皇帝陛下身心俱佳。”隻能同樣虛偽禮節性地回答。
“我想也是,這心情若是不好,哪會有閑心去管這侄女婿和人打架的事呢?”趙佶笑著,眼睛裏卻沒有半分笑意。
開玩笑,你遼國屢次三番在宋夏戰爭中充當大哥為兩國調停,使宋朝不得不屈服於遼國的淫威之下,趙佶能高心起來才怪。
“陛下此言差矣!須知遼夏兩國是叔侄,遼宋兩國是兄弟,都是一家人,何必打來打去?不如雙方都坐下來,有什麼事情不能夠談妥的呢?”
李處溫位居遼國南院的宰相,對於趙佶這種發泄不滿的玩笑是半分不在意,十分淡定地拉起偏架來。
雖然名義上是夏與宋的議和,但實際上卻是遼和夏共同和宋談牛
李乾順很清楚遼宋之間的真實關係,這才一邊向宋朝示弱的同時,一邊派使者從遼國借勢。
所以今這場議和,是遼與宋之間的交鋒,張萬基本上沒有什麼發言權。
“我大宋與你遼國是兄弟,但西夏確是我大宋的臣子,臣子不聽話,我這個當君主的教訓一下,似乎還用不著祚帝來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