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誰的錯?(1 / 2)

“這是其一。”趙楷不再在這個問題上深究下去,因為和第二點比起來,這第一點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攻下古烏延城之後,劉延慶又奉命率領八萬大軍攻打了一次宥州,圍攻半月有餘,結果被殺地大敗而歸,幾乎僅以身免。而童太尉事後並未追究,也未將此事上奏朝廷,反而敦促劉法速速出戰。此番童太尉是否有賞罰不分之過?而劉延慶則有敗軍之罪,臣請父皇立刻將其二人緝拿下獄!”

“陛下,此事容臣解釋!”童貫再次站起。

“臣並非未對劉延慶加以懲罰,隻是想著讓其知恥而後勇,戴罪立功,奪了其領軍之權,讓其跟著劉法再次攻城以將功折罪,至於上報之事實乃軍務緊急,臣當時根本沒有時間去寫,隻想著等戰事結束之後將戰況一並呈與陛下。”

童貫趕緊將自己摘出,矢口否認自己有意偏袒劉延慶的事實。

“那麼,此刻戰事基本已經結束,不知道太尉認為應該怎麼處罰劉延慶的戰敗之罪呢?這可是八萬大軍!如此大的損失,難道沒有一個人為此次戰敗負責?”

“殿下所言極是,這劉延慶作戰不力,致使我軍大敗,臣請陛下削其三級勳位,降為延安知府!”梁師成站出來大聲對趙佶。

“父皇!昔日漢飛將軍李廣敗於匈奴之手,僅以身免,漢武帝將其定為死罪,最後交了贖金才得以被貶為庶人,留得性命。他劉延慶難道比李廣還厲害嗎?為何僅僅隻是降官三級?”

“殿下,漢朝是漢朝,我大宋可沒有漢朝那麼嚴酷的刑罰,你莫要用前朝的劍來斬本朝的官。再者,劉延慶乃一路主帥,殺之會寒盡下士卒的心。臣以為萬萬不可殺之。”

“我大宋從未有過戰敗斬主將的先例,此誠以使將領更加賣命,使我大宋軍隊更加知恥後勇,這才使得我軍雖先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敗,但如今卻打的西夏人慌亂無比。懇請陛下三思!”童貫也附言。

“童卿所言不錯,我大宋從未有過因戰敗而殺主將的傳統,若是如此就斬殺一員大將,今後誰人敢為國盡忠?”趙佶想了想,也覺得童貫的有理,否定了趙楷想要斬殺劉延慶的提議。

趙楷對著童貫等人冷笑連連,“若是僅有戰敗之過,的確不應當斬,但他劉延慶戰敗後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偏偏當熙河軍攻下宥州之後,跳出來撈取軍功,為此不惜趁著劉法路帥受傷昏迷之際抓捕熙河軍大將楊惟忠、折可存、翟進等人,與童太尉擅殺朱定國、焦安節二將。這難道還不當斬嗎?!”

“陛下!惲王所言並非如此啊!”劉延慶這時候不得不站出來為自己申辯了。

“臣之所以抓捕熙河諸將,實在是因為熙河諸將不服調令,欲率眾抵抗童太尉的軍令啊!還望陛下明鑒!”

“陛下!劉延慶所言不錯!那楊惟忠先是沒有得到軍令便擅自出城追擊李察哥的潰軍,致使我軍追擊途中遭遇埋伏潰敗而歸,熙河軍主帥也因此受傷昏迷。我便召集諸將議事準備嚴懲,以儆效尤,以此斷絕今後再有此事發生。”童貫也替劉延慶解釋。

“誰知熙河諸將一聽我要抓捕楊惟忠,立刻便抱成一團企圖違抗我的軍令,我警告再三無效,那焦安節與朱定國還企圖阻攔,我這才讓劉延慶將其抓捕,他二人反抗,便因此射殺了。其後楊惟忠也因此劫持劉法逃脫,而蘭州的熙河路副帥翟興也欲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