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宗澤童貫論形勢(1 / 2)

好了,諸位愛卿有什麼意見都提上來。”待鄭居中消失在眼前,趙佶再次開口。

聶昌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不同意見。”

“你有什麼不同意見?對攻遼一事是讚成還是反對?”趙佶同樣神色不善地盯著聶昌。

“臣不反對攻遼,隻是如今攻夏一事也在同步準備之中,這攻遼一事可否緩一緩?”聶昌問道。

見聶昌從事實出發,討論攻夏與攻遼的先後之時,趙佶的臉色稍稍收斂。

“攻遼還是攻夏,這是一個問題,諸位卿家可以就此討論一番。”

“陛下,臣以為應當先夏後遼!”聶昌道。

“陛下,臣認為應當先行攻遼!”童貫立即出聲。

“臣附議!”王黼緊隨其後。

“臣也附議!”蔡攸和朱勔一齊跟上。

“臣也支持童太傅!”李邦彥看這形勢,也同樣跟進。

“臣認為應當先滅西夏,再謀燕雲!”開封權知宗澤反對。

“宗澤,你的意見!”趙佶開口。

“臣認為,西夏才是我大宋最大的敵人,此時正是西夏苟喘之際,我大宋應當乘此機會拿下河套,打通河西走廊,原因有三。”

“其一,臣剛剛其實已經了,西夏才是我大宋的敵國,而遼國雖然與我大宋有些嫌隙,但畢竟兩國邦交良久,不可同時得罪於遼夏兩國,兩線開戰。”

“其二,河套乃養馬之沃土,西夏因此而有鐵鷂子這等雄兵。拿下河西走廊可以打通西域,使我大宋的商人往來於東西之間,增加國家稅收。”

“其三,就目前而言,河套地區對於我大宋的重要性遠大於燕雲。不產馬之兩地,單單其戰略位置便已高出燕雲一籌。我大宋拿下燕雲將直接麵對遼金兩國,屆時我大宋將同時與夏、遼、金三國接壤,若是這三國之中同時有兩國甚至是三國共同與我大宋開戰,我大宋該如何防守?而拿下河套則不然,拿下河套的前提是西夏已滅。此時我大宋便隻與遼國接壤,不存在三國夾攻我大宋的風險,遼人也必不敢與金人結盟借道攻伐大宋。此時我國便可考慮與遼金兩國之關係。”

“若攻遼,則我軍可命一上將率騎兵從河套出兵直插遼國腹地,亦可分別從雁門、雄州分別再出二師,此則幽燕可下矣!若遼既已被金所滅,我大宋有鐵騎,有雄關,隨時可以從長城防線出擊迂回奇襲金國,金國忌憚之下也必不敢從雄州輕易南下!此時金國立國未久,我大宋打著為遼複國的旗幟反攻金國,遼人必定相應,如此則幽燕亦可下矣!”

不得不,宗澤的這個設想十分地大膽。並且清晰地將如今幾國的關係理清,的趙佶內心直呼可行,頗為意動。

但童貫怎麼可能如了宗澤的意,他還指望著率軍攻下幽燕,拿到封王的功勳。若是按照宗澤的想法先攻下西夏再行攻遼,那得多少年之後?

五年?還是十年?他今年已經六十七了,那時候他縱使還活著,還能提得動刀嗎?

童貫不敢去賭,去冒這個險。

“陛下,臣以為應當先行伐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