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蔡攸膽大圖美人(1 / 2)

趙楷怒了,沒想到在這種時候,趙佶居然還想著北征遼國。

難道他此時不應該反省反省為什麼江南會發生農民起義嗎?

還是宋江與方臘的快速平定給了趙佶一種大宋十分強大的錯覺?

從某種意義上來,趙楷是改變了曆史進程的。

原本宋江與方臘的起義是要在在宣和三年才能夠被平定的,尤其是江南的方臘,更是要屠盡兩百萬人。使得江南凋敝,朝廷在當地常平倉內多年的糧食積蓄化作烏櫻

如今雖然方臘依舊流毒六州之地,但被及時撲滅,不至於造成曆史上那麼大的危害,但據趙楷保守估計,百姓死傷五十餘萬人是絕對有的。

難道趙佶就對此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憤怒,趙楷前所未有地憤怒。

他從一開始就堅決抵製趙佶聯金抗遼,轉眼間兩年過去,沒想到依然還是這個結果。

丟下陳東等饒書信,趙楷回到桌案上,鋪開一紙奏章。

他要上書一封,務必要趙佶明白,此時大宋絕對不可以朝遼國開戰,否則他這兩年來的謀劃就會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

“父皇在上,兒臣楷近來聽聞朝中似北伐之舉,兒有一言不吐不快,還望父皇明鑒!

兒自政和八年督西北二省以來,每日夙興夜寐,唯恐有不利於社稷江山之舉措,是以心翼翼,戰戰兢兢,變法圖強、整頓軍政、操練士卒。

幸而今上蒼眷顧,使得西北經濟略有起色,士卒奮命、武將用功,上下一心。兒以為此正乃攻夏之大好時機,遂於去歲積極備戰,待膘肥馬壯之際橫掃河西。

奈何不幸江南有方賊作亂,計劃受阻,兒便命神勇軍南下支援。賊寇數月間即被我將士消滅,江南六郡重歸於好,百姓無不歌頌,仰息朝廷之恩德。

然,江南百姓受方賊之害者,不下百餘萬眾,城郭被毀,糧食被焚,此正是朝廷休養賑災之際,如何能再起大戰?

且金國如今已攻下遼之上都,兒年前所言已逐漸成為現實。遼必將為金國所滅,而金滅遼後即為我大宋之擔

夫遼百年間未曾對我刀劍相加,我此時如何能背刺於他?須知遼之於我大宋,仿若君子之與君子。

君子之間相處,凡事皆有底線,此所以兩國間百年之和平者也。金,則如一卑鄙人,本乃遼之臣屬,逆而作亂,一如夏之於我大宋。

以遼之強盛此本為蘚疾,然祚帝無道,致使國中有誌之士寒心,大敗於阿骨打,使金人放成今日之勢。

昔李元昊作亂時,遼人作壁上觀,致使我大宋仁宗一朝三敗於夏。後遼興宗與夏交惡,果嚐惡果,亦大敗於賀蘭山,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若我大宋於此時對遼開戰,則必食惡果!望父皇莫要忘了昔日真宗皇帝與遼聖宗之盟約。”

這封書信以極快的速度被送至東京,呈放在了趙佶的案頭。

不過此時趙佶卻沒有心思去看這封書信,他正和宮裏的兩名妃子談情愛,共賞雪景呢。

這等場麵本應吟詩作對,夫唱婦隨。隻是這些女子文采不佳,隻能一個勁地掐媚叫好,讓趙佶有些興意闌珊,也不知道這些女子能不能懂他。也或許隻有李師師才能帶給他肉體與精神上雙重的愉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