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河西走廊戰鼓擂(1 / 2)

“秦王殿下,糧草物資均已經災青唐城,我軍一切都已準備就緒,請殿下下令出擊!”靜塞軍指揮使折可存抱拳。

趙楷點頭,抽出腰間寶劍,對著台下整裝待發的靜塞軍將士一聲令下:“出發!”

“出發!”折可存再次大喝。

大軍有序走出校場,跨上早已待命的戰馬,士氣高昂地向西麵而去。

趙楷此番的目的,便是要對西夏用兵,收複西涼、宣化、肅州三地,斬斷西夏最後的一絲複興希望。

西涼府,漢時稱武威郡,以顯示大漢王朝武功軍威。

宣化府,漢時稱張掖,以張大漢帝國之臂掖。

肅州,漢時稱酒泉,乃是漢大司馬霍去病在此將酒倒入泉水中與眾將士暢飲而得名。

這三座城池呈捺字狀坐落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連接西域,形成了一條名為“河西走廊”的通道。

這條通道對於漢人王朝來意義非凡,古絲綢之路便是從這條道路上一直西去,穿過中亞、裏海、地中海,最終抵達波斯、羅馬,成為溝通世界文明與貿易的重要道路。

如今雖然宋朝拿下了隴右之地,商人可以不必經過河西走廊溝通西域,但隴右通道位於祁連山以南,六盤山以西,位於青藏高原之上,環境極為惡劣,遠不如祁連山北麵的河西之地。

要想富先修路。而河西走廊就是這樣一條路,西夏人之所以能夠和大宋對抗百年之久,正是因為他有河套、河西這兩大膏腴之地。

不光如此,這條通道也是漢人王朝反製北方遊牧民族最據戰略意義的地區之一。

這裏水草豐美,地勢平坦,得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環境自古以來便造就了一批批強大的騎兵。

從這裏,向西可以掌控西域,掌握通往西方世界的貿易線;向北可以穿過草原,直搗瀚海大漠,威懾北方遊牧民族;向東,可以作為關中的屏障,借助來自西涼的優質戰馬,加上勇敢無畏的老秦人,拿下川蜀作為糧倉,橫掃中原,定鼎下。

這塊地是如此重要,趙楷早就虎視眈眈,由於趙佶的一頓操作這才耽擱下來,如今什麼也得將這塊肥肉吃到嘴裏。

此戰由於宋朝和遼、夏兩麵作戰,趙楷擔心大軍出擊的糧草後勤補給問題,因此隻能將原本十萬大軍伐夏的計劃縮減成兩萬五千人,靜塞軍兩萬人,加上趙楷親軍五千破虜軍。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此番宋軍的後勤糧草已經全部集中在青唐城中,趙楷率軍從湟州直奔仁多泉城。

仁多泉城位於祁連山上的一條南北要道之上,在政和六年(1116年)的時候被大將劉法率兵攻降,並屠殺了數千名西夏士兵,嚇得西夏晉王李察哥不敢救援,仁多泉城由此便成為宋朝穿過祁連山北上進攻西夏的跳板。

此戰直接導致了次年李察哥在對宋的靖夏城戰爭中報複性的屠城,並使種師道因此而被趙佶責罰。

當然,此時的種師道已經升任了永興軍經略安撫使,並前往河北去和遼人廝殺了。劉法也已經待在大後方賦閑養老,死活想來卻沒拗過趙楷,這老頭身受重傷傷了根基,已經不能幹這些勞累的活了。

此番便真如趙楷所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放眼望去,領軍的將領沒有一個過三十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