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下旬,耶律大石和蕭幹率軍東繞,突然從白溝河殺出直奔童貫中軍所在,宋軍事先沒有絲毫戰鬥準備,二來受製於童貫事先下達的不可濫殺命令,一交戰便被動挨打,引頸待戮。
宋軍大敗,童貫倉惶後撤,遼兵乘勢追擊以一萬騎兵大破十萬宋軍,直到種師道引兵來援方才北歸而去。
為了推卸戰敗的責任,童貫又將種師道推出來當了替罪羊,趙佶大怒之下將其貶官撤職。這件事直到一個月之後年前的今天,才傳到了趙楷的手上。
趙楷看罷之後久久無言,他好不容易才大勝西夏一場,結果自己的父皇隻需要區區的一張紙變更葬送掉一片大好的局勢。
從隴右到幽燕,其中路程三千餘裏,也不知道此時的燕京之戰局勢如何了。
……
今年的除夕佳節,趙佶過得十分的窩火。
原因無他,這一個月以來,宋軍在遼將耶律大石和郭藥師的配合之下,又重新奪取了涿州、益州之地,在除夕前一天,前線又傳來奏報稱老將種師中在歸義城外小敗一場,擔心城中百姓反叛,又率軍退回了霸州。
至此,半年來的北伐成果徹底敗光,宋軍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死傷數萬又重新回到了原點。
這天內侍總管李彥手捧著一道紅帛小心翼翼地來到趙佶的書房之內。
趙佶這些天以來經常對宮人嚴加苛責,即便是他也不敢觸怒龍須。
“朕不是說過,不要來打攪朕嗎!”正在獨自揮墨狂書的趙佶聽到屋內傳來腳步,發出陰沉的聲音。
“陛下,邊疆又有奏報傳來……”李彥跪倒在地雙手將紅帛舉高,低著頭不敢直視。
趙楷並沒有理會李彥,而是繼續著手中的筆墨,屋中靜地隻能聽到趙佶沾墨的聲音。
李彥微微抬頭偷偷地打量了一眼,一卷大約長三丈的麻紙從禦桌上一直垂落到地,從其卷首上所書的“天地玄黃”,應當是草書千字文。
隻一眼,李彥便不再偷偷打量,而是沉下心來等待趙佶將其書寫完成。
世人大都隻知道趙佶的瘦金體堪稱一絕,但實際上他的草書功力也是極為了得。隻是由於草書在書寫之時容易摻雜更多的個人情感被臣子所解讀,所以趙佶大多數場合一直以瘦金體書寫。
隻有真正在心情極為波動的時候,才會用狂草寫上一段,將心中的感情宣泄出來。身為內侍總管的李彥自然清楚,這種時候還是不要打擾他為妙。
果然不到一刻鍾,趙佶一個漂亮的收提,完美地將“焉哉乎也”寫完。
整整一千個字,寫得十分迅疾威猛,越到後麵氣勢愈發的磅礴浩蕩,整幅字一瀉千裏、一氣嗬成,透露著濃濃的俾睨天下的王者氣息。
字寫完了,趙佶的心情也逐漸平複下來,這才想到李彥方才說邊疆有奏報傳來。
想必又是敗仗一場,這些天趙佶都已經見多不怪了。
重新提筆,再次沾墨在卷尾提上日期和他極具辨識度的“天下一人”的簽名,都也沒抬地道:“是不是童貫又要告訴朕,是誰殆誤了戰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