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民間對冬至這個節日的重視並不亞於春節和元旦,雖然這並不屬於一個法定假日,但民間早早開始就在準備過冬至節的各種食材,而在歸寧市的火才鎮,冬至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
相傳在宋朝末年,一名才姓將領率軍在此阻擊蒙古的騎兵,然而僅憑步兵要阻擊當時號稱天下第一的蒙古鐵騎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參與這場阻擊的殘兵敗將僅有3000餘人,將士們且戰且退,損失大半,被圍在了現今的火才鎮,前有蒙古追兵,後有玉帶河阻路,四周又是山穀環抱,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之際,才姓將領心生一計,率兵退入附近的一個山穀中,將蒙古騎兵吸引到山穀內,然後用柴草兩頭阻截,效仿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戰法,據說大火足足燒了十天十夜,附近的好幾座山都受到了波及,此後百年這些山頭寸草不生,進入山穀的蒙古騎兵統統燒成了灰燼,這一天正好就是傳統的冬至節,後來蒙古騎兵退走,再也沒有出現在這裏,而才姓將領手下殘兵也不足百人,又無法找到朝廷,於是這些人就在此安營紮寨,定居守望,但最後等來的是大宋滅國的消息,此後他們就解甲歸田,建立村屯,與世無爭的建立自己的世外桃源,此後江山更迭都沒有禍及此地,本地後來就被稱之為柴火村,那條山穀稱之為火兵穀,後因柴火二字難登大雅之堂,又為了紀念那個火燒蒙古騎兵的才姓將領先祖,又改名火才村,隨著人數增加,人員外遷,占地也越來越大,最後發展成如今歸寧下轄的最大的鎮子之一,名字也隨之改成了火才鎮,沒有被戰火波及過的火才鎮保留了許多古建築,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這裏的古建築已經成為了歸寧市必不可少的經典景點之地,而冬至慶典已經變成了火才鎮的名片,在冬至這一天,火才鎮的每一戶人家都會備足美酒佳肴,張燈結彩,無論熟識與否,在這一天你走進任何一戶人家,都會得到上賓的款待!
火才鎮有一萬多戶人家,而在冬至這一天,慕名而來的遊客卻超過十萬人,冬至慶典是火才鎮的重點旅遊項目,但人員眾多帶來的安保問題也不容忽視,這些年的暴恐事件越來越多,火才鎮往常的使用村民、治安聯防和派出所聯合的安保方式已經明顯不適合這種大規模的慶典集會活動,因此在冬至前的一個星期,特警隊的三支隊被抽調到了火才鎮,提前進行了安保檢查和培訓,他們要等冬至慶典過後,才能回到歸寧。
特警的工作並不想外人或者電視裏演的那樣充滿了刺激,每天和不同的、殘忍的犯罪分子槍火相向,最好的保衛措施就是預防,讓犯罪份子無可乘之機,雖然每個警察都在努力的追求著這最完美的狀態,可警察並不是神,總會有漏網之魚。
特警三中隊到火才鎮的時候,還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安保器械,並教會了治安聯防隊員們使用,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裏,特警隊又向他們詳細的講解了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如何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和程序,以讓突發事件造成的傷害最小化。
不過在往年的慶典中,火才鎮遇到的突發事件最多的是遊客的小孩走失,交通擁擠造成的口角之類的小事件,反倒是消防隊的同誌們每一年都如臨大敵精神緊繃,生怕人多混亂,在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引燃了那些價值無法估量的古建築。
冬至前三天,各地慕名而來的自駕遊客們都會陸續抵達火才鎮,這交通的高峰會在冬至的早晨9點開始,屆時通往火才鎮的那條公路上會擠滿了各種車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還保持這原生態的景點越來越受到自駕遊愛好者的青睞,更別提火才鎮今日能讓眾多吃貨大快朵頤,晚上還有盛大的焰火,這給蝸居在城裏的人們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值得駕車來一趟。
今年是特警隊第一次來到火才鎮執行安保任務,當那台刷著警徽和大大的特警字樣的運輸車停在火才鎮公路入口的時候,引來了無數車主的驚歎,也佩服政府為了提高安全保障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