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武事未成文先行(1 / 2)

搖晃的馬車中,神色疲憊的王礫輕輕一歎。

昨天晚上,他和顧省聊了很多,讓他惆悵至今的便是顧省最後說的一句話:“顧姓之中並無叫顧澤的人在泰城羲皇觀當值。”

聞聽此言,領會其意,當時王礫的心一瞬間變得淩亂。

畢竟,若當真沒有這麼一號人,那就說明王礫說謊。而這,就有許多門道可言。

為什麼說謊?

其他八部那裏,知悉這一情報,八成就會猜測他王礫早就和天齊氏暗通款曲,當時廣場上那一番話不過是專程編出來糊弄傻子。於天齊氏而言,他本就是外姓,有了這汙點,會不會疑心他是為了混入天齊氏,有所圖謀,才編出這麼一番話。

雖然,用天賦神通者做間諜,怎麼看都像失了智。

那就隻有一個解釋了:天齊氏故意炮製這條信息,斷絕他的退路。

通過近段時間了解的信息來看,成長起來的神通者說一聲宗族底蘊都是輕的,定海神針、戰略級威懾,這樣的詞語才算符合實情。由此,牽涉到勢力興衰,乃至未來的整個羲國局勢變化,無所不用其極也是應有之義吧。

若僅是這樣,王礫未嚐不能捏鼻子認下。

可是,這信息為何要由顧省傳達,而顧省為什麼非得傳達?

有這麼一句話是說,不要相信政客的任何一句話。那麼,為了維護顧姓利益,為了維護天齊氏利益,顧省會不會就是這麼一個政客?或者,天齊氏中會不會有這麼一個或一群政客,逼迫顧省把這話講給自己聽?尤其這句話是在王礫表白心跡之後說出,無疑誅心之言,是主動在自己和神通者之間製造隔閡。

王礫不覺著顧省是刻意說出來敲打自己。雖然相處時間不長,隻有短短幾天,但王礫認為顧省不是那樣的人。

那就隻剩下一個疑問了:顧省為什麼不讓別人傳達這句話,非得自己親口說出!真的有人在逼他,誰能逼迫得了他?

畢竟,王礫知道,一姓支長,絕對是天齊氏勢力中的最頂尖人物,平級的不過寥寥十一人罷了。

“除非顧省認定,羲皇觀中真的沒有叫顧澤的人。”王礫做出判斷。

但這怎麼可能,那可是他真實接觸過的人。當然,還有一個合理解釋:顧澤是羲皇化身,專程為作指引而來。可這樣的話,他說出來,別人會信嗎?當然不信,而且還會給人“這小子為人輕佻、死不認賬”的感覺吧。

故此,在轉了一肚子彎彎繞之後,王礫沉默半晌,深吸一口氣說道:“我隻希望那個不叫顧澤的人可以健康幸福。”言下之意,便是在說你們的意圖我已經明白,隻請你們善待那位曾經幫助過我的人。

而被反過來就差明著指責自己說謊的顧省,聞言,仍舊那副威嚴神色,淡淡回道:“你還有什麼其他需求,盡可提出。”

該提的早就提了,哪裏還有什麼其他需求,加上王礫心已亂,這場本該賓主盡歡的交談就此結束。

隻是,雖然王礫最後說的那句話算是表明態度,但那事給王礫留下的糾結和惆悵卻沒有那麼容易平息。

“顧省,到底是可信,還是不可信?要是付出信任,最後卻發現枉付深情,豈不是被人賣了還在幫忙數錢。但人與人之間,總得有點信任吧。”

若以局外視角看待,既然糾結那就是有了疑心,管他如何,隻當不可信就是。或者說,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隻論得失,管他可信不可信,隻做好自己就是。

但王礫畢竟是紅旗下長大,又因病情,感觸很多社會溫暖,雖然敏感又敏銳,但分析和判斷事情的能力多來自看過的和影視,於真實經曆而言,當然要受到真正性情影響。

總之,僅憑猜測就去懷疑和否定,進而說出那樣一句話,王礫頗感後悔,並遺憾昨天為什麼不直接了當的問個清楚。

“各種誤會皆來自信息溝通不暢,當年我看時,就因為各種狗血劇情吐槽,可輪到自己身上才發現,能在相應的情境中始終保持冷靜和理智,有多麼不容易。”王礫內心感歎。

所幸,他不是那種沉溺惆悵不可自拔的人,糾結和後悔過後,心中有了決斷:“不管如何,一年後一定要把這事弄清楚。至於現在,盡快提升實力,隻要實力強,管他爾虞我詐,我自一力破之。”

青山掩映,流水淙淙,鳥啾獸鳴,蜂蝶翩翩遊於叢花之間,快要到達莊園,王礫掀開車窗布簾,所見便是如此一番美景,一時間,頓覺心胸開闊不少,隻可惜,他給自己製定的計劃中,遊山玩水這一項所占份額並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