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天齊武院霸淩事件 二(1 / 2)

齊城建於濟水盆地,濟水由南向北流下牛角山,之後轉道向西流出盆地,彙入大河。除了齊城,在西北方位上還有一座臨城,乃是四水環繞之地,其北為大河,西南有沂水,東南為寧河和孟水。

實際上,臨城才是天齊氏營建的第一座城池,也是他們的祖地,但在三百年前,這段河域誕生一隻水屬蠻巫,雖在付出慘重損失後將其滅殺,但其後六十年時間,大河頻繁泛濫,迫使天齊氏重新覓地建城。

當齊城土黃色的城牆再次映入騎乘鱗馬的王礫眼中,想著這些有的沒的,他突然感覺自己的格局似乎有點小:“羲國九部二十多座大城,算上城池周圍的村落鎮子,單城最多人口也不會超過三十萬。我堂堂一個穿越者,又得羲皇眷顧,在這種不過一個縣級的單位中,畏首畏尾,擔心這擔心那,真的是給穿越前輩們丟臉啊。”

他舔了舔嘴唇,暗道:“雖有超凡因素存在,年齡大的我打不過,同輩之中卻不該這麼慫。哪怕打了小的出來老的,但我就沒有後台嗎?我是神通者,天齊氏就是我的後台。所以,莽,一定要莽一波。那就在此定一個小目標,製霸武院。”

進入城中,可見主幹道路寬闊足有六七米,兩側木石結構的房屋鱗次櫛比,人煙更是不少,腳上皮靴倜儻,腰間或玉或石叮當作響,身上或麻或絲或皮或革,左衽右衽甚至對襟都有,脖頸間懸掛的成串碩大獸牙展露於外,生怕別人不知道自身獷勇。

“生活的氣息啊。”王礫一歎。

過往一年,他雖有去到莊園附近小鎮遊玩,但比起齊城,自然大大不如。

隨員的指引下,王礫去到官衙辦理了各項雜事,很快來到一座小小院門,這裏就是他以後的家了,而那些隨員在將領來的物資放置好後,便都歸去顧省府中。

院子不大,也有七間房,從院門連接到各處是一條多處分叉的碎石路,路側翻新痕跡明顯,顯然是不久之前才做過平整,靠牆附近種著幾棵已經掛果的果樹。

王礫遊走一圈,心裏頗感冷清。前世今生十五年,他還從未有過單人生活的經曆。好在沒多久,院門被人敲響。

“請問,是您這裏需要做飯洗衣的仆侍嗎?”一個麵色拘謹的中年婦人問道。

“沒錯,請進。”王礫點頭回道。

“仆姓弓,名有葦,家住西右坊。”

進院後,婦人做起介紹,王礫聽著,道:“那我叫你弓嬸,每日三餐,清潔灑掃諸事就拜托你了。”

“當不得尊稱,您是元士,日後更會成為元師,是貴人,喚我女婦就行。”婦人惶恐道。

王礫想了想,展現強硬語氣說道:“無妨,我隻在家中沒有外人時這樣稱呼,不會引起非議,帶來麻煩。”而在心裏,他感歎道,“我這種做法,哪裏是真的平等待人,不過是仗著她對我敬畏,強逼而成。”

第二天,他便拜托弓嬸買了禮物,親自拜訪左近鄰居。

戶院之間,其實並不緊挨,其間多有樹木或小塊花田隔斷,而這裏位於城池南部,所居人等,最低也是開通七脈的高位元士,待看到新鄰居拜訪,麵上自然十分熱情,隻是聽完王礫自報家門,熱情不由減緩幾分。

王礫不以為忤,感覺自己盡到禮儀,沒有疏漏,便開始為進入武院學習做準備。

作為三等供奉,除了一些富含元氣的珍材,每年領的錢也不少,但想要購買並養活好最普通的馬類坐騎,也得再攢一年不可,畢竟他還得吃飯,更要留下一部分錢財用於應急。

所以,這要做的準備無非是購買一把趁手的兵器,以及相應護具。

商坊據此不遠,彙聚各類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顧省行首之名,便是因為他倡導商業,天齊氏稅率為九部最低,更在齊城專設一坊,將內裏建築免費贈予其他八部知名大商,邀請開店售賣貨物。這項製度實行時間已有十五年之久,給天齊氏帶來豐厚利益,也讓羲國上下皆知顧省行首之名。

在王礫看來,政治和文明上的意義才是重點:促進了九部之間的融合。

而這種融合,就王礫所知,共有三大事件,其一便是以元武碑為紐帶聯合建城,其二則是現在正在進行的經濟上的交融,第三則和顧省去年去的遊魂關有關,而那裏,其實是抵禦妖族大部侵襲的一個關隘要塞。

這其實也是九部各自為政,到結成聯盟,進而有了國家雛形的一個演變。隻是眼下的國家形態仍舊鬆散,九部相當於實權封建諸侯,名義上由共主領袖。也是因此一點,才說當前文明形態類似春秋戰國。

武具方麵,該世界相關技藝發展頗為成熟,各類材質的皮甲不說,鐵鎧已經出現鎖子甲這種通過環套扣綴技法製成的鎧甲,被店家視為鎮店之寶,由於王礫穿絲帶綢,很是吹捧一番,價格當然也是極貴,隻能敬謝不敏,主流的則是兩當凱,根據捶打工藝及繁複程度分為幾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