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父子(1 / 2)

夏冬春站在泰元殿內,仿似木人一般,安靜的好像不存在。

除了他,泰元殿內便隻有皇帝同大皇子這一對不尋常的父子了。

皇帝精神不錯,畢竟今日午門獻俘,算是近十年來最大的一次軍事勝利,他年輕時也是好戰之人,如此武功,怎能叫他不高興?

隻是,未免虧待了兒子了。

皇帝看著大皇子蒼白的臉色,心中略有歉意,便道:“濟兒,你這次做的很好!虎裏帖木兒一除,馬哈太部便散了,博古齊那失了一臂,已經元氣大傷,朕欲今春募集兵力,立夏之時,再次出兵北伐,定要將博古齊那擒獲,以靖北疆,揚國威,安民心,你意如何?”

此舉也更是楊道濟所想,便道:“父皇所言極是,兒臣願意請纓,再征瓦剌!定要直搗黃龍,不擒博古齊那不回京!”

看著意氣風發的皇兒,皇帝老懷大慰,可轉念一想他的隱疾,心下又是一陣黯然。

“今夏朕欲親征,濟兒身上有傷,便留在京都養一養吧。”

皇帝欲再征瓦剌的心思,楊道濟是知道的。

畢竟募集兵力、準備糧草這些事,自從得到西北大捷後,皇帝就吩咐戶部兵部開始準備了,是以楊道濟也早就聽到了風聲。

可皇帝想要親征這事,他卻一點不知,頓時驚道:“父皇要親征瓦剌?”

皇帝見楊道濟一向沉鬱的麵上也露出了大驚失色的模樣,有些心虛,隻道:“怎麼?你當朕隻會批閱奏折麼?”

“兒臣不是這個意思,父皇正值壯年,若親征自然事半功倍,隻是戰場之上風雲變幻,父皇萬金之軀,怎可自犯險境?若有閃失,天下必將大亂。”楊道濟言及此,便雙膝跪倒,懇切地道:“兒臣請父皇三思。”

一國之君親征,這可不是小事,稍有差池便是一場大禍。楊道濟不知道皇帝為何突然起了這個心思,畢竟近兩年皇帝的身體並不算康泰,前兩天還臥病在床呢,又怎能行軍打仗?

可是皇帝卻堅決地道:“朕意已決,濟兒不必再勸。”

天子一言九鼎,楊道濟知事不可勸,便道:“父皇若要親征,便叫兒臣做個先鋒官吧,修橋鋪路,總有些用處。”

皇帝卻眼神複雜地看了楊道濟一眼,大郎說的謙遜無比,但第一回領兵便取得大捷,還活捉了瓦剌四大部落之一馬哈太部的首領,不管是運氣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都是大郎實實在在的功勞。

大郎若為先鋒,用處又豈止是修橋鋪路那般簡單?

唉,這次他禦駕親征,本是為了叫二郎跟去,好叫二郎也積攢一些軍功,畢竟大郎有鎮國公,三郎有忠義伯,與軍中都有助力,唯有二郎,母家懷寧侯乃一介文人,手不能抬肩不能抗,與軍中一絲力量也無,想要助一助二郎也是無法,他這個做父皇的,又怎能不為二郎著想一番?

可看著楊道濟發自內心的誠摯,老皇帝再說不出拒絕的話,便含糊道:“此事以後再說吧,你目前當務之急,先把身體養好,出兵打仗,也不能全累你一人,你二弟三弟都已長成,叫他們也為大武出一出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