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情漸濃慧哥周歲(1 / 3)

梅香過完生日後,慧哥兒已經有十一個月了。

他開始不滿足於成天被人抱著,兩隻腳總想沾地。因他穿的鞋是軟底鞋,不大適合在地上走。

梅香偶爾架著他的兩隻胳膊讓他在床上或者榻上走動。

慧哥兒兩隻小腳隻要沾到東西,立刻就開始往前邁。若是大人跟著他往前走,他來來回回的搗騰也不知道累。若是架著他人不走,他就站在那裏蹦蹦跳跳。

從九個月開始,慧哥兒就總想蹦。梅香擔心他的小腿太軟沒長結實,不敢讓他蹦的太狠。

如今都十一個月了,蹦一蹦也行。

梅香知道慧哥兒很快就要開始學走路,光穿這種軟底鞋肯定不行了。說是軟底鞋,其實就是厚一些的襪子。

梅香又趕緊給慧哥兒做了兩雙小鞋,小孩子的腳嫩,鞋子不光要做大一些,還得軟活。

梅香按照慧哥兒的小腳又放大了一些,做了兩雙春天穿的鞋。

鞋做好了之後,梅香並沒有立刻給慧哥兒穿,而是反複揉捏兩雙小鞋,等小鞋子柔軟了之後,再下水洗。洗過了之後曬幹,曬幹了之後再揉。

直等小鞋子柔軟的不再硌腳,梅香才敢給慧哥兒穿。

穿上了帶底的鞋子,梅香開始把慧哥兒放在地上。

孩子學走路可不容易,他自己辛苦,整日跌跌撞撞的。大人彎著腰,更是累。

葉氏提前告訴梅香,讓她用兩條洗臉手巾做了根綁帶,綁帶係在孩子嘎吱窩下,從後麵拎著他,大人不用一直彎腰。

自從梅香懷孕後,葉氏每次見女兒都要提醒她,“女人的腰可要愛護好,懷著孩子多累呀,身上一天吊著幾十斤的重量,沉甸甸的。若是一兩日也就罷了,這一懷就是十個月。等孩子生下來,整日抱在懷裏,手也酸腰也疼。你這還是頭一個,若是腰傷了,後麵可怎麼弄呢!別看你身子骨好,但也經不住這樣日複一日的煎熬。”

有了葉氏的時時提醒,梅香從不仗著自己力氣大而不愛惜自己的身子骨。

慧哥兒一學走路,梅香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用綁帶拉著他。

慧哥兒可不管是綁帶拉著他還是爹娘架著他,隻要兩隻小腳能沾地,他就來來回回的走。

就在慧哥兒剛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黃家的喜饃鋪子漸漸又開始有人來訂貨。

正月間除了生孩子,其餘辦喜事的少。一進二月,各種各樣的喜事都開始操辦了。許多都是想趁著春上天氣暖和,又是農閑,把該辦的事情辦了。

家裏多了小柱,每次做喜饃的時候,梅香都會去幫忙一起做,小柱在一邊帶著慧哥兒玩。

小柱的屋子在正院西耳房,因家裏人少,他單獨住了一間。小柱來的時候隻帶了幾件換洗衣服,這也是時下的規矩,師傅收徒弟,徒弟任你管教,但你得負責他的吃穿。

梅香把黃茂林的幾件舊衣服改小了,預備留給小柱穿。小柱也不嫌棄,反正都是幹活穿的。

吳掌櫃中途來過一回,叮囑他好生聽師傅師母的話,勤快一些。

郭家姑嫂聽梅香說過小柱勤快老實之後,也不再多問。外甥大了,如今管著這麼大一片家業,什麼事情他心裏都有數,倒不必我們這些婦道人家囉嗦。

梅香過完生日之後,那根金簪子就一直戴在頭上。

葉氏最先發現,也是很為女兒高興。可著整個平安鎮,能戴金簪子的也不多。

郭家姑嫂見到梅香的金子並未說話,人家小夫妻情份好,兒子都生了,且外甥媳婦又能幹,當的起一根金簪子。

再說家裏的豆腐坊,自打黃茂林到縣裏聯係了幾個買家之後,隔兩三天他就要去縣城送一次貨。因他常去縣裏,家裏有時候便顧不上。

黃茂林與黃炎夏商議,“阿爹,往後我們往鄉下少去一些可行?倘若我不在家,梅香要帶孩子,小柱還小,阿爹一個人裏裏外外如何能忙得過來?照往常那樣,咬一咬牙也不是撐不過來。但兒子想,我們一家子整日這樣忙忙碌碌,為的是甚?還不是想讓家裏人過好一些。若為了多掙幾個銀子,累的阿爹風裏來雨裏去,梅香整日忙忙叨叨連梳洗都沒功夫,這日子不但沒過好,反倒越過越糟糕,無非是一個月多個幾兩銀子罷了。”

黃炎夏看了他一眼,“你小子如今連一個月幾兩銀子都看不上了!”

黃茂林忙笑著解釋,“阿爹說笑了,兒子連一個銅板都看得重,更別說一個月幾兩銀子了。但這銀子哪裏能掙的完,如今鎮上天天都有人,已經不分逢集和背集了,豆腐本來就比以前賣的多,再加上如今兒子往縣城裏送貨。這兩項的進益,總抵得過鄉下賣豆腐的收成。”

黃炎夏仍舊有些舍不得,“你不去鄉下,人家最多不吃豆腐,但你卻要白損失許多。”

黃茂林想到以前陳掌櫃給他的建議,“阿爹,不如我們找幾個人代賣?咱們家隻管做豆腐,有人想賣豆腐了,到咱們家來進貨,咱們把價格放低一些賣給他們,他們自己挑了到鄉下去買,賺個差價。這樣一來,咱們不用那麼辛苦,多少也有些賺頭。”

黃炎夏瞥了他一眼,“你就不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萬一人家從你這買豆腐,卻跟你打擂台,豈不白忙活一場。”

黃茂林笑了,“阿爹,頭先來的陳掌櫃跟我說過。這代賣也是有規矩的,不是他想在哪裏賣就在哪裏賣。我跟他簽好契書,鎮上這幾條街誰也別想來沾染。再者,他們賣的豆腐價須得與咱們家一樣。”

黃炎夏不置可否,“先這樣吧,這代賣的人豈是好找的,且得慢慢尋摸著。你去縣城也不是天天去。你若不在家裏,早上我帶著小柱磨豆腐。磨完豆腐我挑著出去賣,我讓淑嫻過來帶孩子,又有你媳婦和小柱,你別小瞧我們這些老弱婦孺,照樣能把家裏打理好,你隻管去忙你的。我這些日子幫你問一問,如果有人願意幹,找一兩個人也就罷了。”

黃茂林點頭,“那就辛苦阿爹了。”

梅香也讚同這個法子,全指望黃炎夏一個人挑著擔子下鄉,每天得出去兩趟。黃炎夏年紀也不小了,風裏來雨裏去幹了近二十年,身上也有不少毛病,今兒腰疼明兒腿疼,若再這樣幹下去,身子累壞了可如何是好。

且這一二十年來,黃炎夏不光磨豆腐賣豆腐,家裏的田地他也沒丟下。可以說,黃炎夏比一般莊戶人家的壯勞力辛苦多了。

黃家如今有這樣的家底,大部分都是黃炎夏帶著一家人辛苦得來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黃茂林不想再讓他一天兩次挑擔子出去賣豆腐。

都說遠路無輕重,一天跑那麼遠的路,就算挑著空擔子也不輕鬆,更別說一擔豆腐本來就重。

黃茂林自小見黃炎夏這樣辛勞,心裏一直不落忍。以前他小,隻能幫著多幹些活。後來稍微大一些,又幫著一起賣豆腐。如今他自己當家了,不說有多大本事,既然能從別的地方掙些銀子,何苦再讓老父親這樣辛勞。他累了二十年,也該歇一歇了。

黃炎夏了解兒子的心思,雖然他舍不得鄉下的這份銀錢,但兒子一番孝心,他不能不領情。

想到這裏,他暗自歎了一口氣,不服老是不行了。想當初他剛開始磨豆腐的時候,一天到晚忙個不停,睡一覺起來就跟沒事兒人似的。如今一天出去兩趟,他回來的時候就感覺骨頭架子要散了一樣。

也罷,既然不讓我下鄉,以後我就早起去給他磨豆腐。年紀大了覺少,每天雞還沒叫呢,黃炎夏就醒了。他也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還是因為多年這樣早起習慣了。反正他就是睡不著,若是讓他睡懶覺,那真是比下田地還要難受。

既然決定找人代賣,黃炎夏就開始打聽人手。那等奸猾的首先要排除,懶惰的也不能要,喜歡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就更不行了。

楊氏聽說這件事情後,第一個向黃炎夏推薦自己的兄長楊老大。

黃炎夏想了想就拒絕了楊氏,“你大哥人倒是老實,但你嫂子實在太難纏。若是把你大哥叫過來賣豆腐,你嫂子還指不定要打什麼主意呢。再說了,茂林能和你維持好這份關係就不錯了,你別把你娘家往他身邊拉。”

楊氏哼了一聲,“找誰不是找,那郭家大嫂如今跟著茂林兩口子,一個月掙不少銀子。都是你的嶽家,一個蒸蒸日上,一個還在受窮,難道你臉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