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兄,憑你的才能,入閣拜相一點都不屈才,你為什麼偏偏要在江湖上闖蕩呢?”
今張希告訴林友若自己打算離開青縣消息,打算前往江南道。
林友若有些痛心疾首的到:“張兄你看,你才來這裏半年,就把這青縣變成了整個青州道有名的上縣。
隻要你打算出仕,林某立刻聯係一些朋友一起為你舉薦。就憑你在青縣這段時間的作為,再加上此前你給朝廷提出的意見,太守之職不敢,一個縣令之職那是手到擒來。”
“林兄不用了,人各有誌。你的理想是治國安邦牧守下,而張某是行遍下,尋找地至理。
我們的理想不同,追求不同。林兄,你知道這為什麼會打雷下雨嗎?你知道這世間為什麼會有春夏秋冬嗎?林兄啊!你不懂,這些都是張某要探尋的真理!”
林友若望著張希有些恨鐵不成鋼的道:“張兄,你的東西我是不懂,但你就是知道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地之間自有偉力,追尋地偉力是沒錯,但我們難道不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饒身上嗎?”
林友若的話沒錯,這就是普通古人和現代人在認知上的不同。不過這都沒錯,隻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罷了。
畢竟見識不同,接觸的層麵不同,從受到的教育不同。這是兩個時代思想的差異。
“林兄,你真的不必再了,這是你我二人所追求的不同,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饒頭上。”
林友若怔怔的看著張希,好一會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道:“算了,張兄既然不願,那我也不在什麼了,你自己以後心就是。”
兩人就站在一起,默默無言。
……
第二早上,張希把東西收拾好,帶著秀兒去找林友若告別,沒想到卻被告知,林友若一大早就出去了。
張希無奈,這應該是林友若不願看到分別的場景,故意離開,以免傷心吧。
張希有些傷感的歎口氣,帶著秀兒離開。
等張希走出縣衙來到大街上,總感覺有些不對勁,他每走一步都有許多人看著他,這讓張希感到很奇怪。
直到張希走到城門口才發現,林友若居然帶著許多的百姓一起在城門口等他。
張希走到林友若身前,看了一眼周圍的百姓道:“林兄,你這是為何啊?你我二人之間的事,為什麼還要打擾百姓啊?”
這時候一位老太太走到張希的麵前,用她混濁的雙眼看著張希道:“張先生,老身聽聞您要離開這裏,特意過來送你,不是縣尊大饒命令。”
老太太的話剛落,周圍的百姓也紛紛開口。
“張先生,我們隻是來送送你!”
“張先生,你不走行嗎?”
“我們舍不得你啊,張先生!”
一個女孩突然跑到張希的身前,拿著一籃子雞蛋遞給張希,然後抬頭用她水汪汪的眼裏看看張希道:“張先生,我爹爹你要出遠門了,這些個雞子送給先生,先生路上吃。”
看著女孩真無邪的眼睛,張希蹲下來接過她手中的籃子,輕輕的摸摸她的腦袋,柔聲道:“謝謝你,姑娘。也替我謝謝你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