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降祥瑞 三十八 香腸纏棍子(1 / 2)

雖說進宮又讓那個豬頭皇帝給恐嚇了一回,嚇得不輕,但也是有驚無險,在回來的時候還買到了兩匹好馬,這樣的收獲龍岩峰還是挺滿意的。所以第2天一大早他就爬了起來,把那兩匹馬牽出去溜。

休息了一晚,那兩匹馬的好狀態明顯好了很多,一路撒著歡,時不時來一段小跑,顯得異常活潑,見它們跑得這麼歡,龍岩峰心情越發的舒暢。圍著皇莊溜了一圈之後,龍岩峰把他們牽到湖邊去————此時湖邊裏已經長出滿了嫩草,這兩匹馬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新鮮的草了,貪婪的啃了起來。

龍岩峰撒開韁繩讓馬自由吃草,自己走到田間觀察湖邊的麥田和稻田。從清明到現在差不多都有一個月了,隻是下了一點小雨,根本就不頂事,很多田都已經龜裂,麥苗和禾苗都明顯呈現枯黃色,無精打采的。一大早的農民就已經到田裏忙活開了,田離湖邊比較近的就整個人跳進湖裏,用桶一桶一桶的將水拎起來倒進水溝,那水就順著水溝流向自己的田野,而離得遠了隻能用扁擔挑,兩個巨大的水桶裏麵裝滿了水,扁擔壓成了弓形,隨著他們漫動腳步晃悠著,不時從水桶裏濺出一點點水花……就這樣一擔接一擔的往田裏挑,用這種最笨最原始的方法灌溉幹渴無比的土地,一桶水倒進去,幹涸的土壤發出吱吱聲響,瘋狂的吸吮著來之不易的水,農民都還沒有走開,那水便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用這種方法效率低的可憐,就算那些農民活活累死在田間你灌溉不了多少土地,可他們仍在咬牙堅持著,隻要湖裏還有水他們都不會放棄。

龍岩峰又仔細觀察了一下湖裏的水位,盡管一個多月沒有怎麼下雨,可湖還有很多水————這年頭的北京地區跟四百年後不一樣,此時的北京周邊地區還有大片濕地甚至湖泊,不是很缺水,缺的隻是將這些不流動的水利用起來的技術。這年頭的旱災跟21世紀的旱災完全都是兩碼事,21世紀是連水庫都幹了,地下水都快要抽光了才好意思叫大旱,可這年頭隻是有一個月不下雨,河水的水位下降了一尺半尺,對農民而言就已經是滅頂之災。這年頭的老百姓完全是靠天吃飯,老天爺要是不肯下雨,他們就沒法活了。

龍岩峰抬頭望向天空,隻見天空湛藍湛藍的。對於小文青而言,這一碧如洗的天空會讓他們為之陶醉,但對農民來說這卻是最可怕的征兆————這意味著今天還是不會下雨,他們還是得在幹旱的折磨下苦苦掙紮,天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他們並不知道,這樣的旱災還將持續下去。接下來的大半個世紀裏,他們和他們的後代都將在寒冷和幹旱中苦苦掙紮。不光是他們,整個大明王朝都備受煎熬,直到徹底崩潰。

龍岩峰看到,一位老人年近六旬,背已經駝了,骨瘦如柴,這個年紀應該在家裏養老的,可現在他卻跟年輕人一樣,挑著一擔水在田間艱難的走著,沉重的扁擔把他本來就已經駝了的背壓得更彎了,每走一步都顯得異常困難。但他仍然咬緊牙關,一步一步由遠處的幹涸的稻田走去。看著這一幕,龍言楓抿著嘴,心裏微微發酸,遛馬的好心情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他就在湖邊站著,看著那個老人千辛萬苦,總算將那擔水飄到了稻田,小心的將水倒進田裏,完了還將整個桶倒轉過來,把桶裏剩下那一點一點的水全倒進去,一滴都舍不得浪費。倒完了之後連氣都顧不上喘一口,又挑起桶朝湖邊走來。當他彎下腰去準備打水的時候,龍岩峰叫住他:“老爺子,你這麼大的年紀了,怎麼還出來挑水呀?這種粗重活應該交給年輕人幹才對嘛。”

老人抬起頭看了他一眼,見他穿著宮廷太監的服裝,不敢怠慢,趕緊把桶放下向他行了一個禮,說:“原來公公在這裏啊,老頭子剛才隻顧著抽水,沒看到,怠慢老公公,還請公公恕罪。”

龍岩峰擺擺手說:“老爺爺不必如此客氣,應該是我向你行禮才對,我是晚輩,你是長輩嘛。對了,老爺子,你今年貴庚啊?”

駝背老人說:“五十八嘍,在過兩年就六十了。”

龍岩峰有點驚訝:“五十八了?也著實不年輕了,你怎麼還幹這麼粗重的活?不怕把身體給累壞嗎?”

老人苦笑著說:“有什麼辦法?這老天爺死活不肯下一場雨,田裏的稻子都快枯死了,隻能全家一起上挑水,把那些稻子盡量澆一澆,能保住多少算多少。”

龍岩峰問:“那你家裏種了多少水稻啊?”

駝背老人說:“種了有有30多畝吧。”

龍岩峰皺著眉頭說:“現在這氣候根本就不適合種植水稻的,你們不知道嗎?為什麼不種植小米呢?這個可耐幹旱多了。”

駝背老人笑得更苦澀:“小米是更耐幹旱沒錯,可它的收成也低的可憐,一畝地頂多也就收個六七十斤,交完租子再交稅,啥都沒得剩了,誰敢種它?種它的話就全家活活餓死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