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咬咬牙道:“好,聽宋先生的,我這就回去研究方案,待得方案出來後,馬上給宋先生宋送一份過來。”
“那倒不必了,雨農將軍隻要你做出這些事情,消息很快就會傳遍全中國的,請務必抓住這個難得的時機,不要浪費了機會。”宋先生意味深長的對戴笠說道。
第二天,鐵血軍就接到了重慶方麵發來的電報,聲稱軍統方麵的代表下午趕來沈陽,跟鐵血軍商談交換軍統被俘分子的具體細節問題。
唐克敵大喜,對老廖和老陳說道:“哈哈,戴笠這個特務頭子終於服軟了,早知道這樣,咱們應該多抓幾個軍統分子的,好多交換些被軍統捉去的共產黨同誌們的。”
“這次估計不是戴笠的意思,我看是宋先生在這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的,聽說這個戴笠現在正忙著活動要當國民黨海軍司令呢?而要當這個海軍司令,他必須得有美國人的支持,宋先生是一貫的親英美人士,戴笠這次是想求宋先生幫忙吧?”老廖分析道。
“有道理,不管怎樣,反正我們隻要達到救人的目的就成,看來賀長官說的沒錯,殺掉這些軍統分子一點好處都沒有,拿來去換被軍統抓去的共產黨和民主人士正好。”唐克敵笑著說道。
軍統的談判代表下午就趕到了沈陽,唐克敵將這個事情交給了老潘和金美慧去處理,自己和老廖還要忙著與八路軍商談鐵血軍的合並投奔的問題。
投降的日軍戰俘遣返問題是個大問題,鐵血軍在東北這裏受降了大概二十萬關東軍,還有十多萬的滿洲軍和其他一些開拓團什麼的,這麼多人呆在鐵血軍這裏一天,光是糧食消耗就是個天文數字,負責後勤的老廖天天建議唐克敵:“趕緊將這些日軍戰俘遣返回國,再待下去要把我們給吃窮了!”
“哪有這麼快啊,要遣返得聯係美軍,還要征集船隻和火車等等事項,沒有幾個月是辦不成的,而且這次旅順港出讓給了蘇軍了,還得聯係蘇軍,光是這些就夠你跑的了,可以讓那些日軍戰俘進入我們的工廠勞動,這樣就能減輕我們的後勤負擔,而且我們可以在這個勞動過程中發現日軍戰俘中的有才能者,為我們鐵血軍服務。”唐克敵提議,設立勞動營,不能就這樣養著那些戰俘了,這麼多戰俘,比鐵血軍的部隊總數還要多,再厚實的家底都要給吃空的。
“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呢,你這樣一說,還真是個辦法,馬上對那些日軍戰俘按照勞動技能進行分類,幹活給工資,這樣他們就能自己養活自己了,除了沒有行動自由外,其他方麵就跟咱們老百姓差不多了,當然要是裏麵還發現在中國這裏做過壞事的,還要揪出來審判的,沈陽這裏有個日軍航校很不錯的,可以讓小黃的航空隊去接收,長春那邊有個鬼子的車輛製造廠,要是咱們也能接過來,那就更好了,說實話,小日本在汽車製造和動力研究方麵還是相當有實力的,不光是那些生產設備,而是那些工程師專家的,要是為我們所用,可比其他的武器裝備好不少的啊。”老廖此刻完全就成為了一個商人了,滿腦子的都是生意經。
但老廖說的很有道理,蘇聯人未必看得上小鬼子的這些產業,再加上都是些笨重的設備,搬到蘇聯去也不劃算,還有那些日本工程師和技術專家,可以為我們所用,這將提高我們的機械製造能力的,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好事當然要幹,唐克敵立即發電報給阿廖沙和帕普洛夫,希望他們能夠將關東軍留下來的那些設備和人員移交給鐵血軍。
阿廖沙和帕普洛夫一查協議,發現協議裏還真有這麼一條,蘇軍用關東軍遺留在東北的剩餘物資來換取鐵血軍在一個月撤出旅順和大連,既然協議裏沒明確規定這些日軍的剩餘物資必須歸蘇軍所有,那留給鐵血軍也未嚐不可。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阿廖沙和帕普洛夫以及商貿的那個阿裏克謝元帥都對關東軍留下來的這些東西不感興趣,蘇聯是靠重工業起家的,他們國內不要說這種卡車製造廠,就是坦克製造廠也很多,哪裏會看得上這些啊?曾經有個故事,說的是蘇德會戰最為激烈的時候,戰場上的蘇軍坦克不夠用了,蘇軍後方的那些坦克製造廠裏流水線上的坦克坐上乘員就趕赴戰場上去了,最終還是依靠坦克數量戰勝了號稱技術精良的德國裝甲部隊的,也就是說這些蘇軍將領平常見慣了大江大河,哪裏會對這種製造豆子戰車的鬼子卡車廠看上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