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這個團隊之前奚長寧也是有所耳聞,在業內是出了名的名聲差,以其惡魔剪輯出名。
而且之前這個團隊還是一直在拍攝低成本的校園玄幻劇,充斥著濃濃的90年代台灣言情劇的感覺。這樣子的團隊來負責一部校園網劇,奚長寧如何都是不願意繼續參加拍攝的。
那邊的負責人似乎沉默了良久,和旁邊的人進行了一番小聲交談,約莫過了二十分鍾才是給出了答案,“我們同意你換團隊,但是接手團隊和這邊的違約費用,希望你能自己支出。”
看來製片人那邊也是想要換團隊的,可是偏偏這個費用他們看起來半毛錢都是不想出的了。
奚長寧之前也是在圈子裏滾打滾摸了十幾年的時間,這點行情她也是明白的,要是真的要換團隊,他們製片人肯定躲不過這個責任和付違約金的。
她冷笑一聲,“你們不會是一點錢都不想出吧?我好歹也是入圈四年了,換團隊所需要的資金和交接流程,你莫不是以為我真的不知道?”
電話那頭製作人沉默了下來,低低一聲歎息,“我知道了。”
說完,那邊便是掛斷了電話,而奚長寧則是看了一眼微博,確認短期內這輿論走向都是會偏向自己後,便是關閉了消息提醒,預備著好好休息一番的了。
可是一想起剛剛製片人的話,她便是如何都睡不著的了。
她匆匆爬起來,給衛嶽發了條消息,“我跟你說件事,你能不能投資一下我最近在拍的那部網劇,換個團隊班子。”
發完奚長寧便是估摸著小憩片刻的了,誰知道衛嶽居然秒回,“資料。”
奚長寧之前合作過幾個國內的小眾工作室,雖然名不經傳,但是每個工作室的製作水平包括前期跟進都是極其認真且嚴肅的,每一個人都極其負責,力求做到最好,而且價位也是非常可觀。
這幾個工作室的人,萬夢的手機裏還保留著聯係方式,自己出事前幾天還跟他們有過聯係。
奚長寧將這幾個工作室的資料給衛嶽copy了一份過去,順便將這部網劇的投資前景跟他好好地分析了一番,恨不得是要把自己的喉嚨都說幹的了。
那頭的衛嶽才是低低一聲輕笑,“你說的這麼好,怎麼是不找其他的投資人?”
“我和你是合作夥伴的關係,你當然也是想要能夠在我身上賺回投資的本錢吧?我現在給你機會,你就說說看,投不投?”
那邊的衛嶽似乎頗為無奈地歎了口氣,“投,希望你能夠給我看到回報。”
奚長寧最終在之前合作過的幾個團隊裏麵,決定了“共犯”。
這個工作室,是奚長寧沒死之前看著他們一手起家的,從四個人一路發展到現在的四百人,價位倒是沒有上漲多少,質量卻是越來越好了。
之前自己和這個工作室的主人是熟識,彼此之間私底下都是有著聯係的,可是現在自己以一個風口浪尖的身份前去詢問的話,怕是結果是不大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