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大怒,從此開啟一條逐漸鏟除李家所有子孫的報複之路。可憐李家還蒙在鼓裏,不斷地有人被征召上陣殺敵,卻總是有去無回。剩下那些,不是人品有問題,就是智商低下,也因犯了形形色色的罪,最後無聲地凋零在獄中。到李循長大時,李家已經完全沒落,也幸得如此,楊家想起李家還有個遺孤女時,已經懶得專門費力氣對付她。
我從萬舟渡口中得知這個內情。當時,他正在刑部公堂之上,和新上任的刑部尚書聊起當年如何替常春擺脫刑罰。新上任的刑部尚書是他通過楊家結識的“好朋友”。不消說,兩人都替楊家賣命,抱楊家大腿,早已是“同僚”,彼此常聊自己為楊家做了多少事。
萬舟渡很惋惜自己醒悟得太晚,如果當年被當時的刑部尚書強迫處理常春鬥毆案時,便能知道來刑部囂張跋扈的戎狄人是楊家的信使,或許不會走那麼多彎路。
我還能做什麼呢?當然是幫他把這個故事在戎狄人中傳播一下。不過,我換了一種說法:當年李恒與戎狄背水一戰,雙方互有輸贏,相持不下。在一次戰役失利之後,戎狄的英雄非常聰明地利用了一名中原高官的長子,導致中原王朝內部分裂,從而大獲全勝,保住了戎狄的牛馬和女人!
這個別有用心但是又沒人能猜到“別有用心”的故事,悄悄地在戎狄母親們中流行起來,漸漸地孩子們的睡前故事都會有一個戎狄英雄智破李家軍。
若說楊煥是楊家無法跨越的痛楚,那麼,萬舟渡對楊燁“所作”的一切,就會讓楊家絕不饒恕他。普通的朝堂爭辯、政見相左,楊家不會看在眼裏。但是,如果萬舟渡和楊家舊部下、如今的邊疆重臣相勾結,瓜分楊燁的未來勢力呢?戎狄,封疆大吏,萬舟渡,三者互相勾結,倘若又讓楊燁去一次陣前,楊家會不會記起楊煥死去的那一夜?
我對那個年邁、孤寡,失去所有兒女,又得不到任何女人真心的皇上,不抱任何希望。於是,我要把第三個雷,埋在胤王府。
埋胤王府這個雷,不是為了炸胤王府。而是想通過胤王府,把埋萬舟渡和楊家的坑再拍實一些。
但胤王府不好搞。胤王爺本人極度謹慎,而他身邊的景朔又像隻獵鷹一般,任何消息一靠近他,他就會本能反應去辨別這是不是陷阱。
最可怕的是,他不動聲色之間已經牢牢掌握京城乃至邊疆的所有消息,很容易嗅到有心人策劃的陰謀:哪些是有意引導視線指向某個人,哪些是暗湧的凶潮,他都有盤算。
所以,在胤王府麵前,我隻能讓一切真實的事,真實地發生。
我跟胤王府提出,李恒已經好轉,隻不過神智不清。鑒於萬舟渡相關勢力的名單,我也已經摸得七七八八,都交給胤王府了。此後,我要退出京城,帶李恒回鄉下靜養。
胤王府連夜派人給李恒把脈,知道我所言不虛。他確實已經逐漸恢複,但智力和記憶力嚴重退化,像個幾十歲的孩子。
胤王府表示理解。我便帶著李恒,像一個氣泡一樣消失在陽光之下。。
我準備在一個月後,逐一引爆我埋下的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