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不難,集雲山在嚴州府,那裏有台城行宮,若是將越王圈禁在那裏呢?”林清道。
太後疼愛這個孩子,若是知道想要救他已經是不可能了,必然要跟著去照料的。到時候,說不定她會自己主動提出來,要去集雲山祈福禮佛也說不定。
然後……眼不見為淨,至於太後要做什麼,隻要不過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大約是林清能夠想到,最好的結果。反正她和太後的關係,怎麼和緩都會有隔閡,索性分開。
李懷玉聽著,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著實妙極,最好的地方便是不動聲色。如此別人也不能說什麼了。
“這個法子可行,但朕還要再做些準備。”畢竟將李懷恩送去台城行宮,其實也還是有些冒險的。
永寧十年十月,李懷玉在朝堂上提議,將越王遷往台城行宮圈禁。
大臣中許多人都疑心他是不是打算將李懷恩送出去之後,暗地裏將他解決了。
但也有部分人認為,越王離開京城之後,和李懷玉的衝突更少,反而更加安全。
但不管他們怎麼想,這個提議,最後還是得到了通過。十月初九日,越王李懷恩遷往嚴州府台城行宮。
永寧十年十一月十八日,萬壽節,普天同慶,宮中開宴。
也是在宴席上,眾人見到了從八月開始,便稱病不出的皇太後。
從表麵上看,太後的氣色並不算差,隻是整個人似乎瘦了些,漸漸的開始顯出老態來了。
林清坐在太後下首,看著她鬢邊的一抹灰白,不知為何,忽的想起從前看過的書上,都是這樣形容這樣的情形的:漸漸露出那下半世的光景來了。
她又想起自己初進宮時,第一次見到太後的情形。那時太後雖然是三十多歲,但瞧著卻像是二十許。
一轉眼十年過去,而太後也漸漸的老了。但不論如何,若是身心愉快,她應該不會老的這麼快的。
她不知道太後去了集雲山之後會過得如何,但也許不會如在宮裏一般壓抑了。
果然在眾人獻禮過後,太後開了口,“皇帝,這幾日哀家總是夢見先帝爺,這心裏著實有些牽掛。”
李懷玉聞言,笑著安撫道,“母後不必擔憂,年底朕將往謁皇陵,可能父皇就是知道了這個,才會托夢給母後的。若是母後實在擔憂,也可與朕同往。”
太後臉上一僵,卻仍是道,“哀家做過夢之後,有時睡不著,在佛堂裏念念經,倒是好多了。皇帝呀,哀家想著,是不是要出宮去寺廟裏住一段時日?如此哀家心中也安定些。”
李懷玉微微勾唇,能夠讓太後開口,已經不易了。他自然不會拿喬,處處設置障礙了。
因此他並未提出讓太後去大禪源寺禮佛,反而問道,“如此母後覺得何處比較好?”
然後不等太後回答,又道,“咱們成國有好幾個大的寺院,不過最負盛名的,卻是集雲山五佛寺和鍾山天淨寺。集雲山香火鼎盛,地方也好。不過鍾山卻是佛教聖地。”
太後也沒有猶豫,便道,“如此,哀家便去集雲山吧!”
李懷玉含笑點頭。這是太後當著大夥兒的麵提出來的,自然沒人能說什麼。
他微微偏頭,看了林清一眼。林清便道,“太後娘娘,雖然是娘娘心中憂急,臣妾卻想留娘娘過年再走。”
這也是應有之理。畢竟如今已經快進臘月了,隻有一個多月過年。且不說雪天路滑,也沒有在年底的時候出門的道理。所以林清的這個提議,是十分有道理的。
太後微微蹙眉,但還是點頭道,“也好,這是應該的。”
永寧十一年正月十七日,皇太後鳳輿出宮前往嚴州府集雲山五佛寺禮佛。
這一日林清率宮中所有嬪妃去送太後,不過太後卻一直都淡淡的,便是看到林清,臉色也沒有和緩。
在積雪初融的宮門外,皇太後走上鳳輿,最後一次回頭看了看巍峨的宮城,然後起駕離開。
“回去吧!太後娘娘這是為了咱們成國,為何先帝爺和皇上,這才去禮佛的。咱們也隻能在心中期盼太後娘娘早日回宮了。”林清回頭道。
其實林清對太後,在惆悵憐憫之外,還有一種淡淡的向往。
出宮。這兩個字,曾是她所有的夢想。
但既然已經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便也隻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