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 花露滴爭垂(2 / 2)

最起碼,李懷玉現在顧慮林湛,絕不是因為林湛多麼優秀,而是因為林湛是她弟弟。

“臣妾多謝皇上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宮裏太過安定,她也開開始多愁善感起來了。

永寧十一年二月初五日,欽差秦玉笙攜帶聖旨和密旨,前往西北。

秦玉笙到了西北之後,便再也沒有任何消息傳回來。

永寧十一年三月,北定城八百裏加急戰報送達京城,羌人再一次來犯了!

與此同時,李國遠的折子也送到了京城。在奏折中,李國遠說表達了他對皇上的戰戰兢兢的心情,然後又說羌人來犯,他可能沒有時間回京了。等戰爭結束了再回來不遲。

奏折中沒有一個字提到秦玉笙一行人的消息,所以李懷玉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如何了。

李懷玉對這一場戰爭是持懷疑態度的。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在他下旨宣李國遠回京的時候羌人來犯,實在是讓他不得不多想。李國遠所謂的養匪自重,莫非他養的,便是羌人?那又和投敵有什麼差別呢?作為邊疆守將,卻和羌人沆瀣一氣,怎麼對得起死去的那些百姓和士兵?

然而戰爭開始了,這時候為了邊疆的穩定,自然是不能貿然讓李國遠進京的。

而且他相信,羌人也不會真的攻入成國。畢竟李國遠也需要戰績來說明他的作用。

可是接下來李國遠送過來的折子,卻讓李懷玉忍不住怒火中燒!

他在折子中,絕口不提戰況如何,卻隻知道一味的要糧食要軍餉。

然而這個時候,卻也不能不給他。可是如果真的給了,和給了敵人,有什麼差別?

現在實在是太被動了,李懷玉並不願意。但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隻能將自己手中的暗衛派去西北。希望他們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查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在一開始的時候,一定沒有人能夠想到,這場戰爭,竟然持續了將近一年。

永寧十二年二月,李懷玉派出去的暗衛,第一次和林湛的人接上頭。

原來秦玉笙到了西北之後,因為和林湛相識,便住進了林湛那裏。但是李國遠不願意接旨,處處推脫,因此和秦玉笙產生了衝突。在他打算對秦玉笙動手的時候,林湛將秦玉笙救走。

李國遠雖然免不了有些心思,但是也知道自己和成國打是沒有勝算的。他最好的結果,就是如今這樣,天高皇帝遠,沒人管,自在的過日子。所以他沒有動林湛。

他早就打聽過了,林湛那個做貴妃的姐姐是很得寵的,枕頭風的威力,他自己再清楚不過了。所以他也不願意得罪林湛,兩人便相安無事起來。

後來李國遠為了取得主動,也是為了拿到更多的糧餉,便讓羌人開戰。同時將林湛他們看守起來。

其實這場戰爭,雖然拖的時間很長,但是真正的大場麵卻沒有,傷亡也很小。

李懷玉本人十分清楚,李國遠不過是在做戲,自然不會真的打起來。但他卻不得不付出糧餉,穩住李國遠。

但是現在,他聯係到了秦玉笙和林湛,他們還帶了了許多原本並不能查到的消息。

李懷玉不願意等下去了。尤其是秦玉笙提出了一個十分冒險的計劃,裏應外合。

如果成功,那就能夠一舉解決掉李國遠,甚至能夠打羌人一個措手不及。

畢竟想要謀反的隻有李國遠一個人,下麵的士兵,多半都是被蒙在鼓裏的。隻要能夠將他和他手下的一批將領除去,那就不用擔心有什麼問題了。

可是這件事,應該派誰去做呢?李懷玉猶豫了。當初沒人願意去西北,秦玉笙去了,而今他好不容易有機會出來,卻又放棄,所以此事萬萬不能失敗,不然秦玉笙和林湛就危險了。

而成國的將領,除了年輕不穩重的,其他人要麼是信不過,要麼是年紀大了。

其實黃大將軍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李國遠當初便是他推舉的人,出了這樣的事,他一直在回避,不好開口。

最後,李懷玉決定禦駕親征。

他這話說出來,朝堂上先就吵翻了。

消息傳到後宮裏,嬪妃們皆是大驚失色,集體找上了林清,要她勸說李懷玉。

李懷玉今年二十七歲,他的嬪妃年紀最大的也隻是二十七,還算是很年輕的。若是李懷玉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的,她們這一輩子,可就真的完了。林清還能依靠著大皇子做個太後,她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