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轉眼,便來到了永寧十七年。
這一年,天賜十五歲了。當然十五歲沒什麼特別的,隻不過當初他父皇是十五歲登基的,所以也要求他十五歲的時候,要能夠嫻熟的處理朝堂上的事。
要說吧,天賜還真看過不少史書,那曆史上的太子,有好下場的,基本上沒幾個。
十二三歲的時候,他剛剛被立為太子,周圍都是奉承他的人,心裏在歡喜的同時,還有些難以言明的惶恐。
他知道,皇子們努力出頭,是為了被皇帝看重,選做太子。但他已經做了太子,若是太過出挑,說不定反而會讓他父皇覺得受到威脅。——雖然說他自己也覺得這事不大可能。
最先發現這種惶恐的,是林清。她平日裏對幾個孩子管的並不緊,但真要說,教育手段也是足夠的。
最起碼天賜幾個孩子都是聽話的,雖然最小的李謹遙瞧著很是頑皮,但現在不過兩歲,還看不出什麼來。
當初連林湛那種中二少年都能收拾了的林清,對著他們自然是不在話下。
知道了天賜的這種擔憂之後,她隻覺得哭笑不得。
好吧,曆史上的確是很多這樣的先例,讓人不得不防,但李懷玉卻不是那樣的人。
從前,李懷玉沒有想過自己適不適合做一個帝王,但自從知道自己並不是先帝的孩子之後,他便會忍不住想,若是當初沒有那件事,他現在又會在哪裏,在做什麼。
對做皇帝,他自信自己是能夠做得很好的。但要說多麼喜歡,卻也不見得。
甚至有時候他也會想,如果能夠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他說不準也會很喜歡。
就說如果當初李懷恩比他更有才能,繼承了皇位,他做個閑散王爺,對他來說也並無不能接受的。
他的權力欲望並不強。這些年,與其說是他在爭權,不如說是他被推上這條路,別無選擇。
他這種心思,林清和他朝夕相處,自然多少也是明白的,所以聽了天賜的話,隻覺得他是杞人憂天了。
這事她打算告訴李懷玉,但當然也不能這麼隨便的說。萬一他本來沒這個心思,被自己勾起來就糟了。
所以在某天,李懷玉抱怨做這些事情很累的時候,林清便提議道,“皇上當初不是十五歲登基麼?我看天賜做的也不差,不若就叫他將這些都做了,皇上自然就能鬆快了。”
她是帶著試探的,但李懷玉卻聽進去了。
這些年他和林清的感情越來越好,對現在的生活也十分滿意,自然那拚搏的想法便沒有那麼強了。
所以他想了一會兒,便道,“說起來,天賜比朕更適合這個位置。”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天賦的。天賜就是那種人,在朝堂整治上,他除了手腕還有些稚嫩之外,簡直是個天生的帝王。對於這一點,李懷玉倒是很自豪。
所以從那之後,他便開始了對天賜的高壓政策,並且要求他十五歲之前,將朝政理順。
永寧十七年,天賜終於在朝堂中掌握了足夠的主動,甚至大部分朝政決策都是出於他守。
而撫遠大將軍林湛,也在時隔五年之後,帶領家人進京述職。
這些年林湛執意留在西北,和父親林誠鬧得並不是太愉快。老人家的心思,落葉歸根,這麼大年紀,自然不想跟著去西北折騰。可是兒子媳婦沒一個在身邊,他心中也不好過。
林清呢,原本對林湛的決定是不在意的,但見老父親這麼不高興,便也將林湛給怨怪上了。
這一次進京述職,就是在林清的要求下執行的,並且還將家人都帶了過來。
唔,對,林湛的大兒子已經三歲多了,小的那個也將近一歲,林清想著,若是老人家看到了孫子,說不準就原諒林湛了。或是為了含飴弄孫,跟著去西北也成。
天賜知道小舅舅要回來了,可是他最近忙得很。江南的河道今年夏天發生好幾處決堤,李懷玉便將這件事交給他全權處理。為了此事,他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有好好休息一下了。
但不管怎樣,小舅舅進京,他也是要來見一麵的。所以聽說林湛今日進宮,他便連忙趕來了。
走進鍾粹宮的院子,沒看到姨母和小舅舅,卻看到了一個小姑娘。
那姑娘大約是十三四歲的模樣,穿著一身鵝黃色的裙裝,頭上紮著彩帶,看起來粉妝玉琢,甚是可愛。
論理說,女孩子十三四歲,大都長開了,不過這個小姑娘一張小臉圓圓的,看強起來就要麵嫩些。
“你是誰,怎麼在這裏?”他忍不住開口問道。這姑娘瞧著不像是宮女,但姨母今日當不會宣哪一家的姑娘進宮,這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