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塵連忙照著芷君的話去取了香灰水來,往上一澆,果然蚜蟲就紛紛掉落下來。
兩個宮女隨即對芷君改變了態度,又向她詢問了一些有關侍弄花草的知識。芷君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說著說著,芷君和她們的關係不由就更近了一些。芷君伶俐乖巧,說話又十分討巧,兩個宮女漸漸開始喜歡起芷君來。
正在三人說得熱鬧之時,一個溫和的聲音從那邊響起:“是哪位貴客到來?竟使得你們如此開心?”
“是太妃起來了。”清世和清塵連忙站起身。
芷君定睛循著聲音之處去看,見是一位三十多歲風韻猶存的婦人正緩緩朝她們走來。心下不由狐疑:這哪裏是太妃呢?分明看著比皇後還要年輕呢。
“回稟太妃,我和清塵正和皇上禦前侍候的小宮女玉芷君聊天。您別看她年紀小,懂得的可真實多,您看您那盆大力菊,生了很多蚜蟲,我和清塵正無計可施呢,她就給想出了好辦法,一下子就除去了蚜蟲呢。”芷君的確具有非凡的個人魅力,不過片刻功夫,就讓清世不自覺地替她說話了。
“哦?果然有這麼厲害的小宮女?”那美麗婦人問道。
“是呀,太妃。先前我本以為這小丫頭沒那個本事,可聽了她的話,眼看著蚜蟲就都消除了呢。”清塵也附和起來。
“既如此,那我得好好看看是何等人物有這樣的本領。”那美麗婦人開心地笑起來。那樣的笑容如此美麗,如此陽光,在這夜色逐漸侵襲的時候,都讓芷君覺到了一種莫名的溫暖。
待那美婦慢慢走近,芷君在心中不由又是微微一歎。隻見她麵容姣好,皮膚白皙且細嫩,若不是眼角細小不易察覺的皺紋泄露了她的年齡,任誰也不會相信她會是一位太妃,左不過剛及三十的少婦罷了。
“奴婢玉芷君拜見太妃千歲,千千歲。”芷君慌忙跪下行禮。
“好啦,不要拜了,哀家已經多年受不不得如此大禮叩拜了,清世連忙扶她起來。”
“多謝太妃。”芷君沒有想到這位太妃卻是如此平易近人。
清塵扶著太妃在一張木椅上坐了下來,那太妃不由上上下下地打量起芷君來,打量完畢,唇邊就露出一抹會意的微笑,說道:“嗯,果然不同凡響。有閉月羞花之貌,傾城傾國之色呀。”
芷君微微一愣,這太妃的稱讚之詞也未免太過高抬她了吧?
她剛要說話,那太妃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擺擺手說道:“莫要謙虛啦!皇上這麼多年從沒有近身侍候的宮女,你還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哀家本來也是奇怪,不過現下看到你如此品貌,哀家心中也便明了啦。”
“太妃謬讚了。”芷君連忙低頭說道。
“你也不必謙虛,皇上的為人哀家最清楚,若非如此,他豈會讓你禦前侍候?我這裏已經快二十多年無人拜訪啦!如今有你這麼一位貴客到訪,到實在讓哀家心生欣喜。這樣吧,我這處長廊後麵的角門時刻為你留著,你若想來可以隨時到訪,如何?”太妃緩緩說道,臉上一片和煦之色。
“多謝太妃看中奴婢,奴婢日後自當為太妃效力。”芷君心中微驚,她實在不明白這位太妃何以一下子就對自己表現出如此友好?她忙不迭地再次跪拜行禮。
“好啦,好啦,哀家剛才就說過,哀家早就不受這種跪拜大禮了。這一遭就是你要改的,若是還記不住,就休要再登哀家的門了。”太妃忽然起身,拂袖離去。
太妃這一舉弄得芷君有些迷糊,這位太妃的脾氣實在變得太快了。
“芷君,我們太妃囑咐你的話可記住了,以後可別再犯。我們太妃最不喜歡重複的吩咐。”清世在旁輕聲提醒道。
“知道,我記下了,姑姑。”芷君連忙點頭。
“也不早了,你快回去吧,別耽誤了侍候皇上。”清世說道。
“是,兩位姑姑我這廂告辭。”芷君連忙告別。
“拿上這盞燈籠吧,此刻天已黑盡,看不清路了。”清塵遞過一盞玻璃繡球燈。芷君連忙接了過來。
回去的路上,那盞燈甚是明亮。它就像一輪小月亮照耀在芷君前進的路上,這也讓她心中一片明澈。沒想到她初到乾清宮的第一日,凡事竟都如此順利。
從那扇小角門出來,院子中還是一片寂靜,芷君不由暗自慶幸,連忙溜回了自己的房間。
回到屋中剛把燈滅了,還沒來得及坐下,就聽門外傳來高公公的聲音:“皇上回宮!”
芷君不敢怠慢,連忙三步並作兩步地奔到了院門口,躬身迎候。
杜嬤嬤也跟在芷君的身後奔了過來,芷君看到她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樣,想來是剛睡醒的模樣。
“奴婢恭迎皇上萬歲萬萬歲。”芷君和杜嬤嬤連忙跪下行禮。
“平身吧!”上官明軒特別看了芷君一眼。
“多謝陛下。”杜嬤嬤和芷君依言起身。
“陛下,不知您今日可否要沐浴?”杜嬤嬤恭恭敬敬地問道。
上官明軒不做回答,目光卻落在了芷君的身上。此刻,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那就是想讓芷君在身側侍候他沐浴更衣。然而這個念頭卻隻是微微一閃而已。隨即,他搖搖頭道:“不必了。”
隨即上官明軒邁步進了自己的寢宮,芷君硬著頭皮跟在杜嬤嬤的身後也進了寢宮。芷君想起今日上午自己倒在上官明軒懷裏的事兒,心兒就一個勁兒地抽緊。
好在杜嬤嬤隨著上官明軒進了臥房之後,到並沒有叫芷君進去,隻是讓她將熱水送到臥房門口,芷君可算是鬆了一口大氣。
芷君聽到裏麵傳來嘩啦嘩啦的水聲,應該是上官明軒在洗臉。杜嬤嬤和高公公一直在裏麵侍候。不多時,他們二人走了出來。
高公公說道:“皇上已經安歇了,你們退下吧,今日有小木子當值。”
“是,師傅。”高公公的一個徒弟應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