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君聽到華燁自請上戰場的消息,心不由就提了起來。本來也是明知道,如今華燁需要戰功為自己日後的爭奪儲君之位積累資本,可是在戰場之上,刀槍都是不長眼的,受傷本是家常便飯,這怎能不讓芷君擔心呢?
“燁兒,你也要去戰場?”上官明軒有些懷疑地問道。在他的印象裏,華燁一直是羸弱的,他一直也不曾特別看重這個皇子,更不曾想過他日後能夠擔當重任,盡管華燁今日把最好的一麵都展現了眼前,但以前對華燁的偏見,還是讓他有些不能相信華燁能一下子取得如此好的戰績。
“是的,華燁如今已經十八歲了,是該為父皇分憂的時候了。如今西北異族有辱我大宛的威望,華燁更應首當其衝,還請父皇成全華燁的報國之心。”華燁將頭深深地磕在地上,再次懇切地請求道。
“皇上,臣以為,五皇子一片忠心,一片孝心,五皇子又有一身武藝,出征西北正是給他用武之地,皇上您就準許了他的請求吧。”譚風淵也連忙在一旁幫助華燁請求道。
上官明軒還是一片沉吟,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麼。
屏風後的芷君更是心驚肉跳,她不明白,上官明軒到底在猶豫些什麼?
華燁也在心中嘀咕:父皇為何如此糾結於我的出征問題呢?
又過了片刻,上官明軒才緩緩說道:“你此次請戰,你母後和母妃都知道嗎?她們將你視為珍寶,捧在手心都怕摔了,你要到戰場上那麼危險的地方去,她們豈能不擔心?”
“請父皇放心,母後和母妃都是深明大義,兒臣定能說服她們的。”華燁懇切地說道。
“嗯,既然如此,朕就準許你同譚元帥一起出征吧。你也好曆練曆練,記住,出征以後,就要忘記你的皇子身份,定要服從譚元帥的一切要求,更要和這幾位小英雄好好學習學習。”上官明軒又沉吟了片刻才緩緩說道。
“多謝父皇。”華燁又是深深地扣頭。
“好了,起來吧,你今日得了武狀元,趕緊回去向你的母後和母妃報喜去吧。”上官明軒揮揮手道。
“是,兒臣告退。”華燁這才鬆了一口氣,隨即緩緩站起身,退了出去。在他走到門口的時候,他多麼想回頭望一望,他知道芷君就在那個屏風的後麵在靜靜地聽他說話。可是,他們卻無法見麵,當真是咫尺天涯。
“五皇子,您今日可謂是爭足了臉啦!”華燁剛走出門,高公公就陪著笑走到身邊說。
“多謝高公公,其實華燁今日也是僥幸得勝而已。”華燁也是微微一笑,他知道高公公是知道最多的一個人,不過,他不求別的,隻願這個高公公能夠多多幫助芷君也就是了。
“哎呀,五皇子,您簡直太謙虛了,今日五皇子的蓋世武功一露,簡直讓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呀。如今五皇子又請命西征,他日凱旋歸來,前途自是無法限量的。”高公公意有所指的說道。
華燁心頭微動,聽出了他話中有話,隨即朝他拱拱手道:“多謝公公吉言,華燁定不辱使命。”
高公公又是笑了笑說道:“五皇子太客氣啦,五皇子本來就有經天緯地之才,隻要用對了地方,定有不可預料的成效,五皇子隻管安心去吧,皇後和德妃娘娘一準會日日為五皇子燒香禱告,祈求五皇子早日歸來。這後宮的一切,五皇子即可放寬心。”
華燁自然明白他話中的用意,旋即點點頭,再次道了謝,便轉頭離開了塔樓。
高公公望著華燁漸行漸遠的背影,不由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心中暗道:五皇子這才是明智之舉,他這一出征對皇上,對他自己,以及對芷嬪娘娘都是大有裨益的。“
塔樓之內,上官明軒又充滿喜愛地看著譚書桓,忍不住拉住他的手,說道:“賢世侄,朕真是越看你越喜歡,這樣吧,今晚就同你父親一同到我的乾清宮用晚飯吧,待用過飯後,朕要與你們父子促膝長談,若是晚了,就留宿在乾清宮吧。朕也是難得與你們父子相見。”
“多謝皇上賜飯。”譚書桓笑著點點頭。
隨後,上官明軒才注意站在一旁的全英明和陳昕,於是說道:“你們二人到官方驛站歇息片刻吧,出門後,記得找高公公要一個皇家的禦用帖子,交給驛站的官長,他們自會給你們安排上等的食宿。”
全英明和陳昕連忙躬身致謝道:“多謝皇上聖恩。”隨後,二人緩步走向了門口。
上官明軒不由看著陳昕的背影,忽然有了一種將他叫回來的衝動,他覺得自己好像還有很多話要跟他說似的。他也很奇怪,不知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想法。但生為帝王的與生俱來的深沉和持重還是阻止了他的這種想法,直到他們二人走出門去,他也沒有出聲。
這時,台上的射箭大賽也角逐出了結果,有一名姓花的年輕人一舉奪冠。上官明軒隨即吩咐高公公去給鄭樹成傳話,告訴他,明日在議政廳召見今日比武大賽的前三名,隨後再對他們進行分封。
高公公領旨而去,隨後塔樓之內隻剩下譚氏父子和上官明軒,他笑著對屏風處喊道:“芷君,出來吧,現在屋中已沒有外人,隻有風淵父子在,你也出來見見我的世侄吧。也是個青年英才呢!”
芷君緩緩走出了屏風,微垂著頭,邁著細碎的蓮步。
“書桓,這是芷嬪娘娘,趕緊見禮。”譚風淵連忙說道。
就在芷君走出屏風的一刹那,譚書桓就覺得一種奇異的感覺貫穿了全身,他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抹靚麗窈窕的身影,直到她緩緩走近,鼻息間忽然縈繞了一種淡淡的,卻又是那麼沁人心脾的香味。
“書桓。”譚風淵連忙拉了一下有些失態的兒子。
“譚書桓拜見芷嬪娘娘。”譚書桓這才一陣恍然,連忙一躬到底。
“譚少帥多禮了。”芷君連忙回以一個萬福。
二人相聚二尺的距離,芷君也覺得周圍縈繞著一種熟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