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的故事(1 / 1)

這時候有人問禹,。這都是從小就知道的,可是趙墨軒不清楚啊。

趙墨軒就洗耳恭聽,還沒等大禹說話,其實一個年級小的,愛八卦的就開始給我們科普。

“帝堯是華夏共主,起先初於炎帝魁隗,母陳豐氏慶都,帝顓頊之後,堯姓伊祁,字放勳。先居唐,後居陶,故為陶唐氏,即以成陽為都城發展壯大。堯二十歲踐天子位,暮年禪帝位予舜,徙陶丘,後回遊成陽而崩。舜葬堯於成陽姚墟,不封不樹。久之榖木成林,人曰“姚墟榖林”。堯母慶都陵曰“靈台”,與堯陵毗鄰。

堯當政後生活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欲諫之鼓”,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麼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麵鼓,堯聽到鼓聲,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

堯之功臣九人,或說十一人,可謂人才薈萃。但他唯恐埋沒人才,野有遺賢。所以他還常常深入窮鄉僻壤,到山野之間去尋查細訪,求賢問道,察訪政治得失,選用賢才。

堯選賢與能,任用羲氏、和氏四人,通過觀察太陽位置移動的變化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通過星宿的位置來校正曆法的變化。堯年老時,為了尋找優秀的接班人,曆訪賢才,可是都不得,後來有人舉薦舜,便親自前往考察。身為天子的堯王,微服尋訪山野村夫的舜,其求賢若渴的精神,受到世人敬佩。

帝堯命令羲氏、和氏依據日月星辰的運行,測定推求曆法,製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並根據星象的運行確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二分、二至確定以後,堯決定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整曆法和四季的關係,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差誤。

相傳,堯年老的時候,在部落聯盟議事會上提出後繼人的問題時,讙兜推薦共工,堯雖不同意,還是讓他擔任工師之職,以考驗其才能,結果不行,大家又才推薦舜。

堯為了方便考察舜,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結果證明舜的確是一個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人,於是堯就把治理天下的權力交給了他,自己退居一旁養老。”

趙墨軒微微點頭,這與趙墨軒百度的差不多。曆史書上記載的不是很多。

然後這個孩子就接著說舜的故事了。

“舜生於今永濟縣的諸馮村。他姓姚,因眼裏有雙瞳,故名叫重華。母親生下他不久就去世了,父親娶了繼室,生一男一女,男的叫象,女的叫闊首,就是舜的異母弟妹了。。

聽說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選舜為即位人選,便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麵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財物。

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麵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鬥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幸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麵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裏麵。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裏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