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燕雙飛(1 / 3)

晏如等人在奴仆的簇擁下匆匆趕至味空亭下,不由紛紛打量起這傳說中為“葛布西施”修建的古亭。

這古亭通高九尺,重四十萬五千斤,以沉香木建成,四麵都刻有菱花扇,六角尖尖翹起,係著六個銅製的風鈴。頂是皇家建築和壇廟宗教建築中最為常見的木構架琉璃瓦頂,亭正中端置金絲楠木方桌,另配四座石椅。

亭柱上並不是京中常用的牡丹花開、百鳥朝鳳的富貴圖案,隻是寥寥數筆描出向亭頂爬去的堅韌葛藤。通身刷成蟹青色,隻有亭簷以朱紅點綴,古樸精美。

向亭頂看去有數隻蜘蛛在此結網,縱使風吹日曬多年,古亭已不似先前完整如新,卻也能從中窺探到建亭者的獨具匠心。

再從亭中放眼望去,東邊有一片翡翠般的竹林。有水之處多有竹林,一是為了與西邊的桃林遙相呼應,二是為了培養高潔的雅趣。

蘇東坡對竹就是一往情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想必這種竹之人也有這般淡雅心思。

晏如佇立在亭內,看著從亭簷徐徐往下落的雨滴,內心是平靜從容的。她愛雨,愛“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的意境,愛“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從容,愛“騰雲似湧煙,密雨如散絲”的姿態,愛“柳枝經雨重,鬆色帶煙深”的蒼鬱。

銀針似的春雨是溫柔的,落在臉上甚至會有癢絲絲的感覺;豆大的雨水是痛快的,利索地衝刷掉世間的汙穢、草葉上的灰、磚瓦上的塵,甚至是心裏頭的煩悶,沒有什麼是雨水洗不掉的。

“二姐望什麼呆呢?不如陪晏和吃點東西吧。”晏和甜甜的聲音打斷了晏如的思緒,晏如低頭看去,采芷正抱著個象牙鏤雕提食盒,晏和笑嘻嘻地將兩個姐姐拉至石凳坐好:“兩位姐姐賞雨賞得怕是眼珠子都酸了吧,小妹準備了點吃食,望兩位姐姐笑納。”

“你這個饞貓,一天到晚就知道吃,臉都圓成什麼樣了。”晏如故意取笑道,“我倒確實有點餓了。唉,不知這雨何時能停。”晏姝一邊說著一邊吩咐采萍幾人把吃食擺上。

侍女們先在木桌上鋪了丁香花圖樣的波斯毯子,再將食盒中的小食一一擺放出來:青花白底瓷盤裏放著糖漬的櫻桃果,鮮豔可愛,旁邊是雪白的鮮藕和脆生生的菱角,再配一碟玫瑰醬。

第二層放著“六必居”和“天源醬園”的醬菜,一甌醬黃瓜、一碟辣油拌金針絲兒、一碟酸辣海帶絲兒,都是京城內有名的開胃好菜。

再下層是“月盛齋”的醬牛肉和豬肘子,重油重味色澤亮堂,是晏和最愛的吃食之一。第四層放著宮廷內都愛吃的千層糕、豌豆黃、驢打滾兒,還有滿族風味的糕點薩琪瑪,軟糯香甜,入口即化。

最後端出的是一碗秋梨膏、一碗酸梅汁、一碗甜牛乳。又擺出三個定窯白釉碗碟,三人在用茶水漱口、用手帕細細擦手後,才用細銀筷子揀了幾樣自己愛吃的小食,靜靜吃了。

晏姝端了一碗酸梅湯道:“今日文起買的吃食不錯,定是趕早起來買的,難為你一片孝心。”站在一旁的采芷答道:“文起得知小姐們今日要外出賞花,絲毫不敢怠慢,醜時便趕到‘六必居’和‘月盛齋’排隊去了,為的就是小姐們吃個新鮮。”

文起低著頭應道:“主子們的事,奴才不敢不放在心上。”晏如讚許地望了文起一眼,心下對文起更多了幾分賞識,而晏和捧著甜牛乳,又看看薩琪瑪,眼睛笑成彎彎的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