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大佬雲集而來之後,華山論劍的第二輪年會正式召開。
先是幾位經濟學界的大咖,分別做學術報告,分析今年一年來國內國際的經濟形勢變化,然後根據自己的觀點,來論述明年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會出現那些熱點,那個方麵的機會更多一些。
這些大咖,有些是圍繞上層的宏觀經濟政策,來做專業學術論述的。
從一年來經濟政策在社會實踐中運用效果,產生的優缺點,來展望明年經濟政策將向哪個方向做出微調,形成自己的一個經濟學框架。
然後再根據這個框架,來分析今年經濟領域的得失,預測明年哪些區域可以得到更大更多的政策優惠與扶持,可以在哪些領域,做些什麼,容易產生更大的經濟利潤。
還有些學者,則是從微觀出發,研究到不同的消費群體,在今年一年裏的具體表現,以及出現這些表現的更深層次的原因,來分析未來將會持續並有所發展的經濟熱點。
更有以數據調研來話的學者,把各類數據都集中起來,做出數據模型的。
總之,不管是哪位學術大咖的報告,都絕對精彩,讓鄭國霖受益匪淺。
怪不得大佬們能夠有超人的預知能力。原來他們的背後,有這麼一支頂尖的專家,來為他們提供準確的投資方向。
學者們做報告,往往一個人就可以講半,最少的也得講兩三個時。
這個會議的前一個星期,基本就是在聽學者們的報告。
對鄭國霖來,這些報告絕不枯燥。恰恰相反,這是經濟方麵的權威指導性意見,他恨不得把所有專家講的東西,都記下來。
可是,會議有規定,不允許記錄,也不允許錄音。進入會議廳之前,所有人帶著的隨身物品,包括手機,都得寄存到服務台,手裏連張紙都不許留。
他隻好聚精會神,爭取用自己的腦子,記住更多的東西。
會議休息,他就趕緊跑回酒店裏,把自己記住的東西,用P錄下來,回去找人整理出來,形成文件。
他要讓公司裏所有的高管,學習這些文件,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才是真正的經濟和商業分析。
同時,也讓他們對今年和明年的經濟熱點發展方向,做到心裏有數。
當然了,他得把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不能用任何人的名義。
一周以後,學者專家報告完畢,又休會三,組織大家到附近著名景點遊玩。
借這個機會,鄭國霖認識了許多改開初期赫赫有名的大佬。
大家三五成群,在景點找個休閑所在,聚在一起喝茶聊,暢所欲言。
重生的鄭國霖,學會了隱藏自己的觀點,而且是隱藏極深。但他不同意的觀點,他也不會複合,隻是不去輕易評價。
除卻沒事兒的時候談些養生,這個對鄭國霖有點過早,他才剛剛三十多歲,算是後起之秀。
剩下的,大家也談論商業與金融。
他就發現,這些大佬們,感興趣的話題,往往是商機這一類的。句直白點的話,就是對哪裏有利可圖,如何擠進去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