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盛給胤禛發信的時候,讓人在路上備了馬。三十裏一換,次日傍晚,胤禛便到了京城。洗漱了一番進宮,滿麵喜悅的向皇帝報喜。
理由說的足足的,總之是為了皇帝著想才如此。又說了些自己先前出意外,讓皇帝操了很多心的話。
皇帝的不悅一掃而空。
從柳府首招供到胤禛回宮,前後也就用了三天時間。從京城到天津如果不是急務一般都是乘船,單趟就要三天呢。他沒想到是有人跟胤禛透了信。
胤禛還主動交待了,為什麼沒有立即向他報喜的理由。說是孩子太小了,隻有拳頭那麼大。這幾天養出了點人樣兒才敢回來。
皇帝問:“有多小?”
胤禛鬆鬆地比了拳頭給皇帝看,“三斤多。”
皇帝有幾十個孩子,對剛出生孩子的重量心裏還是有數的。一般人理解的三斤多是三斤多一點,如果是三斤半以上,肯定會說將近四斤。
才三斤多一點兒呢。皇帝心道:是小。
胤禛笑道:“小是小了點,很健康也很好看。”頓了頓又說,“聰明和很,看見我就知道笑;餓了,還知道哭著喊人。”從內到外散發著飄飄然的喜悅,眉稍都飛揚著笑意。
這種好心情也感染了皇帝。
當即就跟胤禛商量,孩子們什麼時候回京。
三胞胎,皇帝也沒見過啊!他見過別人家的雙胞胎,那時候羨慕極了。但身為皇帝,羨慕歸羨慕,並不盼望自己或是兒子們也能一胎生倆出來。就是單純羨慕!因為根本沒想過生三胞胎這回事。
胤禛揚著嘴角說:“案子基本摸清了,就差收網。等結了案就回。”他原計劃是一個月內收網,這樣剛好滿月。早知道皇帝這麼快得知,孩子們沒生之前就結案了。那就不用每天往衙門裏跑,可以一天到晚的守著媳婦孩子。
皇帝最近被朝政鬧的頭大。難得有喜事,換換心情。此時滿腦都是三個孫兒,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案子是什麼。反應過來後,笑道:“不急,慢慢查。”轉話又說:“要不,我換人接替你。”
都查明了,才不會把功勞讓給別人。
胤禛忙說:“謝謝皇阿瑪愛護。鹽政關係著國計民生,不能因為私事耽誤大事。兒臣親自把案子結了,才算心淨。”
皇帝大為讚許。看胤禛比離京時削瘦了不少,挺心疼。說道:“你去永和宮吧,見見你額娘,休息休息,早些去天津。”
胤禛進乾清宮的時候,就差了人往永和宮裏捎信,說自己回來了。
德妃等著他呢。
胤禛一進門,便拉著他問長問短。
胤禛一一如實說了。
當時的情況,德妃前兩天就從九公主那裏得知了。但此時,從胤禛口中說出來,這事好像更確實了些,越聽越開心。
自己終於也有孫子孫女。晚怎麼了,一來就是三個。而且兆頭還這麼好。
提到求雨的事,德妃說:“你要有準備。萬一別人說傳言是由你撒播的,你要找好理由和自己撇清幹係。”
胤禛連連稱是,並再三感謝德妃和他通信這回事。
德妃笑道:“你這孩子,跟額娘客氣什麼。額娘這般年紀,早就不計較是否能入你皇阿瑪的眼。為了你們考慮,才在後宮裏爭這一席之地。就是想著在關鍵時候以,有夠護你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