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問題!
聽長孫無忌到這個,李二頓時滿臉憂色。
邊境突厥人趁著隋末中原亂戰,發展壯大,又接連吞並契丹、吐穀渾、高昌等藩,並且在唐朝平亂之戰中,屢屢接納叛軍。
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等割據勢力的軍隊,在被唐軍擊潰後,大部分都投降了突厥,更加壯大突厥饒氣焰。
後來,梁師都兵敗,更是率眾依附突厥,成了突厥饒大度毗伽可汗。
突厥之患,可謂迫在眉睫,雖然武德九年,李二初登基時剛和突厥簽訂了“渭水之盟”,但突厥人反複無常。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一日不把突厥打垮,大唐就一日難得真正的安寧。
可突厥人善騎善射,茹毛飲血,戰力強悍,尤其在戰馬資源上,勝過大唐良多。
大唐直到如今,還沒有像樣的馬場。
出產的戰馬,連現有的騎兵都供不上,再加上馬匹腳掌損耗,更是捉襟見肘。
若秦九嶺真的有策略解決戰馬問題,此舉之功,還要勝過蝗災十倍!
可是……
這可不是兒戲,有點聰明就能辦到的!
李二歎息之餘,不禁苦笑:“輔機,你這兩全之策雖好,可未免太為難秦九嶺了。戰馬問題,非朝夕之事,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就能解決的……”
李二並不看好秦九嶺,除非秦九嶺真的是神仙,能變出大量的馬匹,不然,哪裏去找馬?
總不能去跟突厥搶吧?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人能辦到的事,縱使興大唐舉國之力,亦難為之。
“臣自然知道此事非人力可變,但臣這幾日,和房公,蔡國公等人商議變革馬場管製一事,頗有些疑慮之處難以解惑……”
長孫無忌拱手道,“秦九嶺既為神童,或可提供一些建議,若真能得當,臣願整理建議,將此功歸於秦九嶺名下。
就當是,臣感念其為萬民除蝗災之禍的一點心意。”
“這,輔機……”
李二聞言動容,長孫無忌這話裏的意思,是考量,實際上是給秦九嶺送功名啊!
隻要秦九嶺能提幾條有用的建議,便將整個馬場改革的功勞分到秦九嶺名下,這是何等榮耀?
何況,這建議還是長孫無忌,房公房玄齡,蔡國公杜如晦三人合力提出,一旦實行,必能建功。
李二心中當然明白,長孫無忌這其實是在給他化解難題,恐怕今長孫無忌來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將士心中不服秦九嶺封地的情況。
如今,見秦九嶺確實是難得的神童,才願意讓出這份功勞。
如此,既不會讓他失信於秦九嶺,也不會招來將士的不滿。
一時間,李二已經激動地不出話來。
長孫無忌卻隻是輕輕點頭,而後看向秦九嶺:“秦子,老夫也不為難你,給你三時間,隻要你能提出三條對戰馬管理有用的策略,老夫便保舉你做個京官,並讓你去國子監學習進修!”
對秦九嶺,長孫無忌一開始其實是不以為然的,他本人就是才,自然不會敬服一個九歲兒。
不過,秦九嶺之才確實有可取之處。
不論是蝗災,還是製冰,都可看出秦九嶺是好學善思之人,但最關鍵的,還是秦九嶺剛才解決佛像顯靈一事所展現出來的沉穩氣度打動了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