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孔誌約?”
“竟然是聖賢孔子的32世孫,國子博士孔穎達的兒子!”
就在孔誌約話落後,一旁的商販已是議論紛紛。
彼因漢武帝獨尊儒術,此時初唐百姓多是信奉儒家,關隴一係的李唐士族則是信奉道家,佛家還未發展,隻是教。
孔誌約是孔聖後饒身世,讓眾人震撼不。
但秦九嶺也不遑多讓,人群中已經隱隱有人在喊活菩薩。
黃安則是麵如土色,做夢也沒想到居然得罪了這麼一尊大佛,秦瓊的侄子!
但此時已經沒有人關注黃安了,都在圍著秦九嶺和孔誌約。
秦九嶺有些納悶,孔誌約眼中敵意毫不掩飾,他卻不知道什麼時候得罪過孔誌約。
且據他所知,這孔誌約後來還是一位醫學大家,編著傭本草音義》一書,不過在後世戰亂中失傳了。
但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回禮道:“原來是孔兄,失敬。”
孔誌約卻是看了看秦九嶺身後跟著的車馬,突兀笑道:“久聞秦公子博學多才,曾被陛下喚做詩仙,怎麼如今卻做起了尚食局的差事?
難不成秦公子還會下廚?
這似乎不該是讀書人做的事吧!”
秦九嶺心中一動,明顯感到了孔誌約語中的醋意,難不成孔誌約的敵意,就是因為李二那句詩仙?
不過他才懶得和孔誌約計較。
若是孔聖人,他自當尊敬,但孔誌約,充其量將來就是個醫生,提不起他半分興趣。
淡淡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並無特定區分,秦某書已讀遍,早就無書可讀,所以空閑時也就琢磨下廚藝。”
孔誌約臉色一變,冷哼道:“好一句無書可讀!在下苦讀聖賢書近二十載,尚未讀遍家中藏書,秦公子的話是不是太張狂了些!”
王博賢已看出兩人之間勢頭不對,急忙勸阻:“秦大人,孔公子,這裏是集市,方才又有毛賊出沒,不安全……
要不,移步到下官常平倉官署裏喝杯茶?”
一個是秦瓊的侄子,一個是孔穎達的兒子,王博賢一個都得罪不起,生怕這二位發生爭執收不了場。
何況常平倉隻是負責糧食調價,手底下沒幾個人,就憑秦九嶺身後站在的一眾護衛,他待會就是想拉架都拉不開。
“喝茶就不用了,倒是聽聞秦公子詩仙的名諱,在下想跟秦公子討教幾句!”
孔誌約卻不賣王博賢的賬。
他們孔家數百年望族,全是讀書人,但自先祖孔子後,幾乎再沒出過冠絕下的才子,更別是聖賢了。
因此孔家後人世代以恢複先祖遺誌為己任,欲在治國,才學上與世人一較高下。
可如今長安卻都傳著秦九嶺的才名,讓孔誌約心裏頗為不服氣。
要是秦九嶺是個老學究便也罷了,偏偏隻有九歲,更是讓他不甘心。
今既然碰上了,豈能錯過?
正要借著機會壓倒秦九嶺,揚孔家的威名。
秦九嶺卻是翻白眼,這孔誌約和他比什麼不好,非要比詩?
簡直是自尋死路。
不過他此刻實在提不起半分興趣來,房玄齡還寫一首好字呢,孔誌約有什麼?
何況待會兒他還有要緊事做。
擺手道:“比詩就不必了,秦某還忙著采辦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