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暑假來了(3 / 3)

李曉冬唯一一次自己掏錢去那個電影院看電影,是被大彪拉去的,觀看一部恐怖片。

名字記不清了,講得是一條吃人的大蟒蛇。

那是李曉冬第一次聽說3D電影,也是第一次在看電影的時候帶著紙片的3D眼睛。

因為是恐怖片,有許多血腥暴力的鏡頭,班裏的籃球隊長,人高馬大的大彪也看得直打哆嗦,更不要看說第一次看恐怖片的李曉冬了。

而且,觀看過程中,在昏昏暗暗的電影院裏,李曉冬和大彪總能聽到身後似乎有什麼奇怪的聲音。

所以,兩個人沒看完,就一起離開了。

電影院蕭條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錄像廳的出現。

一間門臉房,或者幹脆就是一間出租屋,隔成三到四間屋子。

最前麵,進門即入的屋子是前廳,牆上和櫃子裏擺滿了當時從港台地區傳入內地的盜版光碟。

前屋的一側牆上一般會開兩個門,裏麵是兩間算不上多寬敞的屋子。

屋子裏的標準配置是一台電視,一台播放機,一張二手的雙人沙發,一張小茶幾,角落裏摞著幾個凳子。

如果有人在房間裏麵看電影,則門是關著的;如果沒人,則門就一直開著。

李曉冬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錄像廳都是這樣的結構,但在他家小區大門外的那家錄像廳就是這樣。

錄像廳的老板是“趙哥”,二十左右歲。

趙哥的父母都在縣政府工作,也是小區的第一批房主。

因為小區最初的購買資格問題,所以小區裏的首批住戶不是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就是國有單位的職工。

趙哥的父母李曉冬和少爺都認識,他們的父母趙哥也都喊叔叔阿姨。

從年齡和資曆上講,李曉冬和少爺的爸媽都算是趙哥父母的單位晚輩,雖然不是一個係統,但也都認識。

趙哥高中沒念完就退學了,是體育場舞廳的常客,看樣子還是那群騎摩托青年裏的核心人員。

退學之後,趙哥卻也不算是個無業遊民。

在公交車站賣過票、還騎過“三驢蹦子”。

三驢蹦子簡稱“三蹦子”,一種像是三輪摩托車改裝的帶棚運客工具。

三蹦子是李曉冬童年記憶裏重要的交通工具,一元錢的車費,送達範圍涵蓋整個縣城城區。

後來,三蹦子一夜之間就被取締了。

李曉冬再次見到那種三輪摩托車是十年後,在平京的地鐵站門口。

當時的李曉冬不理解,為什麼在一個小縣城都被取締了的危險、重汙染交通工具,卻在祖國的心髒裏生意興隆……

趙哥雖然比李曉冬和少爺他們這群小學生年長許多,但卻從來沒有架子。

而且,對於像李曉冬和少爺這樣,父母都是小區第一批房產擁有者家庭的孩子,趙哥異常的親切。

不光是對這群孩子,每次見到李曉冬的父母,長頭發花襯衫的趙哥也是“叔叔阿姨”叫得殷勤。

李曉冬聽母親說,在小區剛剛建成,他們剛剛搬進來的時候,趙哥也在上小學,那時他就特別喜歡逗弄李曉冬他們這群還不會說話的小孩子。

李曉冬學走路的時候,趙哥還總是抱著不撒手。

趙哥賣掉三蹦子之後,開了這間錄像廳。

趙哥的錄像廳開在小區門口,衛生條件算是李曉冬見到過最好的錄像廳。

趙哥的錄像廳經營模式主要是兩種:租碟、租機。

租碟:繳納押金之後以租碟的數量、周期計費,一張碟一天一元錢,適用於家裏麵有影碟的顧客。

租機:收費模式類似於網吧,按時計費。

所謂租機,也就是租了一個包間,至於看什麼碟,店裏有的隨便看。

因為包間裏的空間也不算太小,所以,租機成了三五個朋友聚會、觀影的最佳選擇。

趙哥的店裏還售賣一些飲料、零食,價格都不貴,服務於租機的顧客。

我們這群常常喜歡混在趙哥錄像廳裏的孩子,如果想買什麼零食,即便商店更近,也會選擇去趙哥的店裏買。

以李曉冬的家庭條件不能說買不起影碟機,但要是買了卻又顯得有些奢侈。

不過李曉冬不知道,為什麼父母同樣掙死工資的少爺家,顯得比他家闊綽那麼多,影碟機、音響全都有。

暑假第三天的下午,此時,李曉冬和少爺的父母都去上班了。

少爺放下筆,“曉冬,租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