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島市回到承恩縣,李曉冬和大彪同時迎來了各自的好消息。
而兩個好消息,都與他們的父母有關。
大彪開出租車的父親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承恩縣縣城拉到了一位喝醉酒的乘客。
乘客和司機三言兩語間,竟發現彼此有些熟悉。
自報名字和老家後,沒想到竟是許久不聯係的中學同學。
大彪的父親老家並不在承恩縣,因此,不論是他父親還是他父親的同學,都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老鄉見老鄉,雖然沒有亮眼淚汪汪但也算是讓兩人都有些感慨。
一番交談之後,大彪的父親了解到,原來自己的同學中學畢業考上了大學。
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大城市發展,如今,被帝豪集團聘為了主抓技術的副廠長,來到了承恩縣。
而得知自己的老同學還在開出租車,大彪父親的同學當即就拍板承諾:
以帝豪集團的名義,聘請大彪的父親為他這個副廠長的專職司機。
大彪爸爸開的是黑車。
所謂黑車,並不是違法車輛,而是之私家車營運。
整個承恩市,為了規範出租車行業,除了出租公司,所有的出租車必須要有執照。
而沒有執照的則一律被稱為黑車。
對於大彪的父親來說,能進入帝豪集團工作,別說是稱為副廠長的專職司機,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福利待遇也不是一個黑車司機能比的……
而李曉冬母親的遭遇和大彪父親的遭遇差不多。
李曉冬父親的農校同學從承恩市調到了承恩縣,任常務副縣長。
這件事李曉冬在去海島市之前就知道。
他還和父親一起參加過幾次,他們農校同學間的他們家庭聚餐。
那位常務副縣長姓王,李曉冬稱他為王伯伯。
據說王伯伯和李曉冬的父親在上學時,是上下鋪的好兄弟。
王伯伯雖說年齡隻比李曉冬的父親大一歲,但看上去要比李曉冬的父親滄桑不少。
王伯伯是個十分和藹的長輩,對待李曉冬這些孩子也十分親切。
不同於其他長輩,王伯伯從來不過問李曉冬的學習成績,而喜歡關心他的愛好,還會開玩笑地問他有沒有喜歡的女生。
王伯伯聽說如今李曉冬的母親還在工廠上班,便開導李曉冬的父親。
“如今的工廠效益已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雖然弟妹的廠子經曆了改製、集資,但沒有足夠的資金引進技術,一樣是白搭……”
“生產的產品相對落後,訂單一味地靠政府支持,早晚要被市場淘汰……”
王伯伯最後建議:既然李曉冬的母親是正式在編的國企員工,如果不願意下海做生意,不如盡早調動工作,離開工廠。
雖然,王伯伯的職權不允許將一個社會閑散人員,安排成編製內的公職人員。
但像李曉冬母親這樣在編職工的調動,還在他的職權許可範圍內。
李曉冬謹小慎微的父親反複確認了兩點。
第一,如王伯伯建議得那樣,國有單位內的職員調動,並不犯錯誤。
第二,李曉冬母親的工作調動問題,不會影響王伯伯的工作,且不會給王伯伯造不良影響。
李曉冬的父親得到令其放心的答複後,又被王伯伯告知:
包括林業局、交通局在內的幾個機關單位,如今正缺有宣傳工作經驗的職員,這正是李曉冬母親的機會。
打定主意後,李曉冬的父親在王伯伯的指導下,幫著李曉冬的母親忙起了調動工作的事兒。
李曉冬的父親雖然不是縣裏的大官,但畢竟當了多年的公務員,不論是人脈還是辦事經驗都是不俗。
而且,李曉冬母親工作的調動,又不屬於違規違紀行為,再加上有王伯伯的支持。
於是,當李曉冬從海島市回到家的時候,發現母親正在休周末。
“休周末”對於曾經在工廠堅持“倒三班”的母親來說,幾乎是奢望。
甚至連李曉冬都記不清上一次母親休周末是幾年級的事情了。
李曉冬隻是被告知,他媽媽的工作被調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