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縣第二中學正門馬路對麵的零食攤位區,在每天下晚自習或晚自習之前,經常會聚著一群手指掐煙,一邊吞雲吐霧一邊吹著牛皮的小混混。
普通同學在放學時,看到那陣仗場麵,大多都會繞道而行,敬而遠之。
畢竟誰都不想神仙打架殃及池魚,平白無故地挨兩下拳頭。
之所以將他們稱之為“小混混”,是因為不論在生理年齡還是心理成熟度他們都比“混混”小。
“混混”沒有穩定的職業,“混混”謀生的手段是跟著能力更強的“混子”。
“混子”不是黑社會,事實上,除了在影視作品裏看見過“黑社會”李曉冬在現實社會裏沒有見到過黑社會。
黑社會有一個特性,就是有組織犯罪,而李曉冬見到的“混子”除了打架,似乎也沒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而類似於痞子父親程叔叔這種相對成熟,且在縣城裏有地位的“老混子”更是講究一個分寸。
因為成熟的大混子和老混子都有自己的事業、家庭,他們同樣渴望著平安的生活。
李曉冬沒見過如國外黑幫、黑手黨這類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原因很簡單。
警察叔叔並不是吃素的,別說是鬧事槍擊,事實上五十人以上的有組織械鬥,也會因為一個普通民警的下班路過而如鳥獸散。
李曉冬在豐陽讀書的時候經曆過一次大規模械鬥,參與成員以十七、八歲的技校生為主,其中雙方的領軍人物都是二十出頭的社會青年。
就在那個戰鬥一觸即發,很可能出現大片場景的上午,卻因為一句“幹嘛呢!”嚇得眾人四散而逃。
李曉冬在豐陽讀高中的時候,班裏有個豐陽市本地人,叫“天宇”。
天宇為人仗義,由於李曉冬是外地學生,所以每次放月假李曉冬坐車回家之前,天宇總是邀請李曉冬去他家吃午飯。
天宇樂於助人的性格源於家庭,天宇的父母都是警察。
高中月假的時間是兩天半,放假時間是中午。
在一次月假時,李曉冬和天宇走出小門,正巧碰見了兩夥人在對峙,雙方的手裏全都拿著鋼管木板之類的武器。
這樣的場麵李曉冬和痞子都很興奮,由於要等天宇的父親開車來接他們,兩人準備離得遠一些,看看熱鬧。
可戰鬥還沒打響,天宇父親的車就到了,天宇父親開的是私家車,但身上的警服卻沒脫掉。
天宇父親隻是按下車窗,喊了一句:“幹嘛呢!”李曉冬和天宇準備觀看的熱鬧就沒了……
類似的情形在承恩縣也不是沒發生過。
事實上,有社會閱曆的“老混子”早已不願再用拳腳解決問題。
雖然個子手底下都有一幫小弟,但比起“小弟”,“員工”的稱號更為合適。
因為大混子手下的混混,大多在一些大混子經營或認識的店裏上班,做著類似保安的工作,比如呂盛。
因為閱曆豐富曆盡滄桑的大混子們都知道一個真理:警察叔叔都不允許自己的轄區出現黑社會。
但仍有兩撥人不信邪。
一撥是目光短淺隻知道在網絡上口嗨的一小部分無知網民,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在網上冒充社會大哥,動不動就“帶人滅了你”。
另一波就是青春期階段,以大東、大富為傑出代表的,自以為是的“小混混”。
事實上,生活中即便真的有混不吝的狠岔子,也不敢在警察叔叔的眼皮底下鬧事。
即便是躲過了警察叔叔的視線,但哪怕進了任何一個有些宗族觀念的村子,都絕對討不到好。
李家莊曾有人在市區賣雞蛋時被市區裏的小混混打了,還報上了自己的名號。
第二天上午,二十多個拿著農具的老鄉就找到了小混混的家,如果不是小混混的母親苦苦哀求,並承諾賠償,又有片區民警協調,小混混可能真的就要“扛把子”了……
話雖如此,但正值青春熱血年紀的學生,難免會憧憬刀光劍影、江湖義氣。
而不少的普通同學,也期待看到“拳出攜風”、“鞭腿帶光”、“喊殺震天”的大場麵。
但事實上,雖然經常有人在學校門口聚一幫人,並擺出一副不死不休,死拚到底的架勢,但幾乎很少有超過十人以上的群體打架事件。
說白了,“打架多,動手少。”
之所以聚一幫人,一是為了壯膽氣、聲勢,最重要的是為了裝皮。
從初一開學到臨近期末考試的幾個月裏,李曉冬親眼看到的戰役不下二十起,聽說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