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第一次進軍房地產,帝豪集團便嚐足了甜頭。
有噴泉廣場周圍的商業地產繁榮景象在前,“帝豪家園小區”的成功經驗在後,實業起步的帝豪老總看到了房地產行業的巨大利潤。
於是,帝豪集團再次通過向銀行借貸,準備仿照大城市,在縣城再建設一個商業中心。
但帝豪集團錯誤的估計了承恩縣縣城的發展速度,和縣城居民的消費能力。
經過兩次招標,“帝豪商業圈”地產項目並不被商家們看好。
但前期資金投入過大,因此直接影響了帝豪集團的經營資金,帝豪集團岌岌可危。
從事服裝外貿的帝豪集團,一直和日本的幾家服裝公司有貿易往來。
在企業麵臨困境之時,帝豪集團的老總在出差日本幾次後,發現了新的商機——走私垃圾。
日本是一個對質量標準和版權要求嚴格,且相關製度成熟的國家。
因此,每年日本都會查處大量的盜版侵權或質量不合格的商品。
而且,這種商品是禁止銷售的,以至於其中的很大的一部分會被當作“垃圾”來處理。
大彪父親從日本帶回來的那幾箱“封麵印著各種卡通人物的筆記本”就是這些垃圾。
在承恩縣就有造紙工廠的帝豪集團,將這些垃圾運回國內後,部分直接以商品的形式賣掉,部分當作生產原料。
但將垃圾運回國內的過程中,不知是沒有相關手續,還是在報備時出現了什麼差錯,東窗事發後被認定、核實為“走私行為”。
在走私期間,帝豪集團的資金已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為了緩解財務情況。
帝豪集團又通過“偽造項目書”等手段,以房地產開發為由,再次向銀行高額借貸。
但帝豪集團早已積弊難返,最終,承恩縣曾經的支柱企業之一,帝豪集團破產了。
而多次前往平京,以“優秀民營企業家身份”獲得表彰的帝豪老總,也走進了監獄。
當時的李曉冬沒有想到,因為帝豪集團的破產,會改變那麼多人的命運。
大彪的爸爸憑著肯吃苦,有衝勁,中年創業成功,成了大老板……
而初一十班的大亮,則沒有大彪那麼幸運。
大亮的父母都在帝豪集團上班,帝豪集團倒閉後,雙雙下崗。
屋漏偏逢連夜雨,大亮的母親被查出了癌症,雖然大亮的父親白天上工地,晚上擺地攤,但仍舊難以支付高昂的醫藥費。
最終,大亮的父親在一個天空還沒亮的早晨,在粥裏下了藥,一家三口一起離開了人間。
當然,不論是大彪父親的創業成功,還是大亮家的悲劇,都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李曉冬在成年之後,對“春節”就不像小時候那樣有什麼特別的期待了。
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推敲,李曉冬得出結論,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曾經感到珍貴的東西不再那麼珍貴了,還有一個就是曾經美好的事物不見了。
社會的發展,讓家庭聚會不再受限於經濟和交通,而豐盛的菜肴也不再隻能在春節嚐到了。
而李曉冬的奶奶和爺爺去世後,那濃鬱的“年味”也淡了不少。
在李曉冬的奶奶去世之前,“年味”是炸丸子、豆沙包、手工元宵、殺豬菜……
而當老人故去,這一切都不見了。
李曉冬小的時候喜歡在李家莊過年,因為隻有在李家莊,他才能品嚐到最正宗的“年味”。
李曉冬的奶奶沒上過學,但卻是一把侍弄農活的好手。
除了幫著爺爺種地、種果樹外,李曉冬的奶奶每年還要花上一年的時間,喂上兩口大肥豬。
李曉冬長大後見過的豬,即便身上有泥汙,但洗幹淨之後也都是白白胖胖的。
但在李曉冬的記憶裏,奶奶養的年豬是一種看上去沒那麼漂亮的“土花豬”。
雖然模樣看著不討喜,但豬肉的味道卻更好。
奶奶每年都會把兩頭年豬的其中一頭賣掉,賣來的錢用作過年的開銷和給李曉冬一眾孩子的壓歲錢。
剩下的一頭則會請村裏宰豬的人宰掉,宰掉之後,其中一部分分給子女,剩下的一部分用作過年全家人食用。
在李曉冬的記憶中,奶奶家殺豬之後的所有東西都沒有浪費,這得益於奶奶的高超廚藝。
“奶奶,院子大盆裏那團臭烘烘的東西留著幹嘛?為啥不扔遠一些?”李曉冬坐在小板凳上給土灶裏添柴火,一邊問忙著燉肉的奶奶。
“哎呦,我這大孫子,那可都是好吃食,等奶奶做好了你就知道香了。
豬下貨洗幹淨之後,炒肺絲,溜肥腸,你最愛吃的肚片,這會兒就在那盆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