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道:“第一場法會,講解第一個三千大道,幫諸位打穩仙基。這第一個三千大道,相當於主幹,其上分出無數的枝丫,構成無比複雜的道法……三千大道,包括大命運,大因果,大願望,大輪回,大五行,大災難,大心魔,大本源,大混沌,大陰陽,大星辰,大封神,大解脫,大超度,大靈魂,大血魄,大蒼穹,大社稷,大龍相,大王霸,大光芒,大黑暗,大八卦,大潮汐,大普渡,大護身,大挪移,大詛咒,大切割,大崩滅,大吞噬,大召喚,大傀儡,大殺戮,大纏繞,大療傷,大變化,大祝福,大滅情,大辯論,大劇毒,大咆哮,大律令,大統治,大感召,大追蹤,大推演,大祭祀,大枯榮,大化身,大道德,大回歸,大誓言,大魅惑……”
下麵的人越聽越激動,光聽這名字,很多人都已經坐不住了。
秦笛一麵講法,一麵揮手勾畫出一個個仙文,轉瞬間形成枝繁葉茂的大道樹,每一句話都戳到他們心裏,讓他們抓耳撓腮,如聞……
有人取出留影石,想將法會記錄下來,然而他們很快便聽見“哢哢”碎裂的聲音,因為留影石無法承載大道,很快便化為粉末!
秦笛講起道來連綿不絕,下麵的人聽得如癡如醉。
這些人都覺得大道妙不可言,然而真正能理解多少,最後能記住多少,那就不好說了。
因為大道潛隱,雖然被秦笛揭示,暴露在陽光之下,然而很快便自行消解,就像鏡花水月一樣,一點點消失於無形,隻有引起人們強烈刺激的部分,被密密麻麻的包裹起來,藏在髓海深處,才能保存稍長一段時間。
在場雖然有眾多的金仙、仙君和仙王,最終感悟最深,記住最多的,還是那些個仙王。
仙王紫煙,仙王清斛,仙王明冕,仙王金光煦,他們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將秦笛的講道看得很高,然而道法入耳,觸動了他們的神魂,讓他們心生感慨,難以自製,不由得發出驚歎:“秦仙王了不得!沒想到他的境界這麼高!”
“怪不得他能闖過複雜的大陣,將我們救助來,他對大道的理解太深入了,絕不是一個仙陣師能概括的!”
“他講解的大道如此清晰,比我師傅太乙真人還厲害!昔年我跟著師傅兩百萬年,從未聽過類似的講道……”
“雖然隻是三千大道,但牽涉大道根基,相當於不傳之秘,為何秦仙王舍得講出來呢?”
“秦仙王的弟子也都在場,看她們平靜安詳的神情,顯然聽過類似的講道,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秦仙王的境界太高了!仿佛那巍巍高山,滔滔大河……”
“這第一場法會,他揭示三千大道,不曉得將來的第二場、第三場法會講什麼,難不成還會講如何進階仙帝的法門?”
“那怎麼可能呢?他自己才是三階仙王呢,哪會懂得進階仙帝的方式?”
“不一定!秦仙王高不可測,或許是轉世的仙帝……”
秦笛這次講道,晝夜不停,仿佛填鴨一般,一口氣講了九十九天!
到最後,他飄然而去,進入大陣中休息去了。
在場聽道的仙人,很多都坐在那裏一動不動,消化聽來的內容,沒有人舍得拔腿就走。
直到三個月後,才有人站起身來。
這些人依然在大秦國逗留,彼此切磋道法,將這裏當成家了。
秦笛的幾個弟子,晏雪,顧如梅,莊冷,藿香,李秋水,王衍,不時的在仙墟“談玄館”出沒,跟那些仙人談玄論道。
有些散修為了突破瓶頸,不得不拿出自己修煉的功法,向他們請教具體的法門。
通過這種切磋,晏雪等人將新穎的道法記錄下來,然後稟報給秦笛。
然而大多數道法,都在五十四卷《春秋仙藏》之內,隻有很少數的一部分,真正算得上新穎,被秦笛記錄在第五十五卷中。
秦笛並不嫌棄這些仙人的淺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涓涓溪流彙成海,九尺高台起於壘土,那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