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講道,引起的凡響很強烈。
盡管秦笛講得莫測高深,沒有人能完全聽懂,但是前來聽道的群仙,多多少少都有收獲,隻要有所觸動,便生出感激之心。
修仙之人,良心並沒有磨滅,反而化成了因果,聽了人家的道,受了人家的恩惠,豈能裝沒事人?
因此,這些人都發出讚歎,將秦笛誇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仙王”。
有越來越多的人,貢獻出仙靈脈,在大秦國定居下來。大秦國的仙靈氣越來越豐富,鮮花爛漫,綠樹連綿,漸漸變成了人們向往中的仙家福地。
仙王紫煙,仙王金光煦,再加上十幾位仙王,經常聚在一起。他們聽了秦笛的講道,目睹大秦國的變化,一個個感慨不已。
“這才是秦仙王第二次講道呢!如果他講完了九次之後,不曉得大秦國會變成什麼樣子!難不成他還想再開庭,重塑仙班不成?”
“噫!重開庭?那可不容易!要想做到這一步,他必須跨過仙帝的門檻,才能秉承意,再造庭!”
“自從大帝離去後,庭淪落,下無主,戰亂紛紛,我真期盼有人能再造庭呢!”
“你們是否注意到?秦仙長已是四階仙王?這才過去多少年啊?他的功力怎麼提升這麼快?”
“咳咳,他獨自闖入仙蔽園,得了大帝留下的仙丹!我聽有些仙丹,一旦超越九品,踏入地玄黃四階,都會擁有驚人的效力,縱使是仙君、仙王,吃一顆便能提升一階,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你的太誇張了,哪有那麼神奇的丹藥啊?”
“我金光煦從不騙人!昔年家師太乙真人,煉製了一爐丹藥,最終成丹五顆。他把丹藥分給弟子,我的幾位師兄,吃了丹藥之後,每個人提升了一階,突破到仙王後期。可惜我是師傅門下第七位弟子,沒有分到仙丹,至今想來仍羨慕不已……”
“我聽,這樣威力驚人的仙丹,絕不能連著吃。丹藥吃多了,有可能造成洞不穩。歸根結底,修仙的關鍵是領悟大道,若不能掌握足夠的大道,便無法突破道束縛……這就像爐子燒水,吃了仙丹,熱水沸騰,被束縛在水壺中,無法化為蒸蒸熱氣;隻有掌握了大道,才能夠提壺揭蓋,完成突破,將洞提升到仙帝層次……”
“秦仙王是大道宗師,有了仙丹助力,肯定能突破仙帝!”
“你,秦仙王突破仙帝,對我們來,是不是好事呢?”
“這個……”有些人陷入沉默。
在場的好幾位仙王,都曾經發誓效力三十萬年。在這三十萬年內,他們不會對抗秦笛。然而三十萬年之後呢?誰曉得將發生什麼事?就算他們無意於反抗,焉知秦笛晉升仙帝後,不會改變態度呢?
既然庭無主,他們作為證道仙王,便是頂尖的人物。
一旦有了新的帝,他們便要奉別人為主,自然多了一層束縛,從這個角度,沒人喜歡被奴役。
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凡事有利又有弊,有了帝之後,就有了領頭羊,有助於這些個仙王,突破個人境界,從而離開這方宇宙,前往彼岸世界。
因此之故,每個人心裏都有矛盾,就看他們怎樣權衡了。
過了一會兒,有人問:“你們聽了秦仙王兩次講法,各自掌握了多少新的大道?”
旁邊有人發出歎息:“我隻增加七百條!盡管我全神貫注,將每句話聽入耳中,似乎當時都懂了,然而到最後,隻剩八百條完整道法,保存在髓海深處。其餘的大道,要麼支離破碎,要麼隨風而逝,沒法保留下來……”
“你算是不錯了!我才增加六百多條!”
“我發現秦仙王講道,采用的方法與眾不同。我是浩然門的仙王淩浩,早年在官大帝門下修煉過八千年。官大帝跟仙文閣有密切的關係,常年供奉著仙文宗師,還有一位仙文大宗師。我見過大宗師展示的道法,跟秦仙王隨手畫出的大道樹很像!因此我懷疑秦仙王出自仙文閣!”
“是嗎?這次來聽道的數萬人,其中有沒有出自仙文閣,或者儒門的金仙?”
“仙文閣和儒門的總部,位於星戒東北方向,距離這裏有上萬仙年,或許他們沒來得及派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