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以貞不明白,既然蕭頤不想入宮,那她為什麼不能為了徐宴奮力一搏。
楊以貞出身旁支,而且楊家也不是一定要她嫁進宮中,楊家族中還有許多別的女郎可以作為備選,所以她不明白蕭頤為什麼要如此。
她不明白越是站在高處的人才越需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然就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
她也不知道,蕭頤作為蘭陵蕭家嫡係唯一的女郎,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如果蕭頤逃了這一場婚事,倒黴的會是一整個蕭家。
楊以貞那個時候也是太年輕,她覺得沒有什麼不可以通過自己的勇氣來獲得。
蕭頤已經有了徐宴的愛,為什麼不能為了他拚一把呢?
她不明白蕭頤為了背後的家族而放棄自己愛情的做法,她隻覺得蕭頤對不起徐宴。
這種感情在時日長久之後便醞釀出濃重的恨意,麵兒上不顯,實際上內裏已經生根發芽,要長成參大樹了。
尤其是在蕭頤給皇帝生下了一個女兒之後,楊以貞的這種恨意更是達到了頂峰。
在她心裏,這個皇宮裏人人都可以給皇帝生孩子,隻有蕭頤不可以。
徐容是皇帝的心上人,皇帝自然萬般期望她能誕下子嗣,她自己也想給她的心上人生個孩子,這無可厚非。
其他人為霖位,比如自己,所以才要生下孩子以達到母憑子貴的目的,這也正常。
可是蕭頤已經是皇後了,她的地位不會受到任何的威脅,她為什麼還要給皇帝誕下一個公主?
這在楊以貞看來,更是蕭頤對徐宴的背叛。
徐宴是她珍重的人,蕭頤那麼幸運能得到他的愛,她不珍惜也就算了,她怎麼還可以和別人生孩子呢?
楊以貞走進了一個死胡同,自己鑽進牛角尖兒裏,出不來了。
之後,楊以貞對蕭頤的很越來越濃重,到了後來,她甚至都不願意同蕭頤做表麵上的功夫。
蕭頤不明白楊以貞為什麼忽然就要與她如此,她們從前明明是朋友的。
不過時日長了,她自然也不可能會用熱臉去貼著人家的冷麵。
兩個饒關係至唇達了一個最低點,而楊以貞對蕭頤等恨意已經上升到了一個頂峰。
她覺得如果當時蕭頤沒有去那場馬球會,沒有去招惹徐宴,自己不定就是有機會的。
即使自己沒有機會,徐宴也不會過上現在的這種日子。
蕭頤招惹了卻又不負責,不願意為他們的感情拚一把,導致徐宴那麼長時間也都不願意再娶他人,所以楊以貞恨蕭頤。
在楊以貞看來,徐宴值得這世上最好的一牽
雖然他不是世子,可是按照他的能力,建功立業不是難事,他一定可以實現他自己的抱負!
然後他就可以擁著嬌妻抱著兒子,圓滿地過完這一生。
可他遇到了蕭頤,他把他的心都給了蕭頤,自從蕭頤進宮之後,徐宴似乎打算一輩子都煢煢獨立了。
他從前的那些鬥誌似乎已經被消磨的差不多了,他也不打算組建一個多麼圓滿的家庭,他隻想一個人守著那些屬於他和蕭頤的回憶,孤單地走完這一生。
徐宴是楊以貞心裏的少年郎,雖然他當時沒有答應自己的示好,可是楊以貞仍舊希望他這一生能夠平安順遂、圓圓滿滿。
可那些都不可能了。
在楊以貞看來,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蕭頤。
如果不是蕭頤,徐宴不該是這樣的。
所以後來,她看到蕭頤被人謀害之後,她心裏是爽利的,仿佛是別人替她報了仇一樣。
明明是她先遇到的徐宴,可徐宴心裏隻有蕭頤。
他們若能好好的便罷了,蕭頤卻棄了徐宴,這叫楊以貞心中不平。
在那場禍事當中,如果楊以貞真的做了什麼,大概也隻有在蕭頤中毒了之後,去見她的那一麵。
當初蕭頤被下毒之後太醫及時趕到,身上的毒是已經被控製住聊,然而她被楊以貞指責了一番之後,再沒有求生欲了。
楊以貞她是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她背叛了徐宴,她沒有良心不配活在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