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辯環節結束後就進入了唇槍舌劍的自由辯論環節,雙方所有辯手都可以參與發言,每方有四分鍾發言時間,在一方辯手坐下之前,另一方辯手不得起身發言。
正方四辯首先站起來。“我發現今對方辯友的發言非常具有典型性,充滿了象牙塔裏看世界的真想法。您方似乎認為物質需求是很容易滿足的,就像隨意獲取的空氣一樣,那麼我要問問反方辯友,既然物質需求唾手可得,為什麼我國還未實現全麵脫貧?為什麼世界上還存在著饑荒?反方辯友是否能摸著自己的良心,隻要大家想,就一定能吃飽穿暖?有哪個國家做得到讓所有國民的物質需求都得到滿足了嗎?”
正方四辯剛坐下,酈嘉瑟就站起來。“對方辯友可能搞錯了重點,我們今的辯題並不是麵包和愛情哪個更容易得到,而是麵包和愛情哪個更為重要。而且對方辯友的思維又何嚐不是囿於象牙塔內呢?事實上,您方所提到的那些陷入貧困、饑餑群體,是不會去思考愛情和麵包哪個更重要這種問題的,對於他們而言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意義,您如果要把這類群體的想法視為主流,那麼我想我們沒有必要在這裏討論麵包和愛情誰重要的問題,不如討論一下雜交水稻如何提高產量。”
正方一辯站起來:“我方並不是想把這類群體視作主流,我方要探討的是全人類在這件事情上最普遍的看法,所以我們沒有回避這類群體。對於他們而言,滿足物質需求顯然是更重要的,你能要求一個吃不飽飯的人把討論詩詞歌賦和人生哲學視作生命意義嗎?您方他們不會去思考我們的辯題,其實這就已經代表了他們對這一問題的傾向性,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能否吃飽穿暖,因此不會花精力想其他有的沒的問題,這恰恰證明他們選擇了物質需求作為更重要的需求。”
蘇泠扶了下眼鏡,開口道:“你方可以指出貧困群體更重視物質需求這一論據,那麼我方同樣也可以指出富裕群體更重視精神需求的論據,如果我們要討論普遍看法,就不要以極端群體為樣本進行這種以偏概全的交流,以免讓這場辯論變得像學生吵架。”
酈嘉瑟心想,學生可不會為這種事情吵個沒完。
場上的氛圍越來越熱烈,你方唱罷我登場,酈嘉瑟發言次數很少,一是她語速比較慢,在這種情況下容易浪費時間,二是沈梨棠和蘇泠這兩位大姐反應速度都太快,她隻能抓住對方的部分漏洞,這兩個人卻是不放過每一個邏輯漏洞,而且嘴一個比一個毒。
最後進入結辯環節的時候,雙方都鬆了一口氣,感覺再不結束就要打起來了,蘇泠全程脫稿陳述,目光緊盯對方四辯,給對方造成了不的精神壓力,起身總結陳詞的時候卡殼了兩次。
酈嘉瑟聽著蘇泠“人對愛情的追求不會因物質的匱乏而止息”,心想這一定不是蘇泠的真實想法,她老人家成抱著書本,字典裏估計都沒影愛情”這兩個字。
要是把蘇泠放到對方陣營裏,估計發揮得會比在反方陣營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