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聖光教會(1 / 2)

退燒後恢複清醒意識的紡織女工發現左手尾指傷愈,在艾娜文嬤嬤的介紹下順理成章地加入了所謂的紡織工互助會,與自己的丈夫喬爾一樣,“虔誠”地信仰著聖光之主裏德勒殿下。

這是一位麵向社會底層平民的善神,畢竟撫慰人心、治愈傷患的聖光毋庸置疑,再則這位聖光之主並無太多的要求,隻是讓信徒們奉著祂的名行善事,信徒之間互相幫助,可以說對任何人的生活都沒有什麼改變。

生活在“下木區”的喬爾夫婦的生活的確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每周兩次艾娜文嬤嬤會以資深廚娘的身份,組織她們“團購”更便宜的麵粉和蔬菜,免去黑心腸的商家的盤剝,以及用更少的錢享受更多的食物,就真的和以前沒有什麼變化。

幸運的是,這種無欲無求的發展模式,令聖光信仰在廣大的平民群體裏大肆傳播起來,就連最頑固最保守的雇工家庭,也不得不在近乎神跡般的聖光麵前屈膝,獻上十二萬分的虔誠。

與紡織工互助會有相似職能的組織,譬如關愛縫紉工協會、鐵臂兄弟扶助社、洗腳上田兄弟會等等,逐漸在磨合和碰撞中成形。

起初,這些組織僅僅是在雇工家庭工作以外的時候發揮稍許作用,不過很快地就起到團結廣大雇工,與盤剝無度的工場主、刻薄寡恩的監工鬥爭的工具。

在以往的日常情況下,某個雇工手腳慢了被監工責罰,其他人暗中慶幸的同時,即使無限同情也隻會沉默地看著,時刻警惕自己別自找苦吃。

換成現在就不一樣了,若是某個組織成員被工頭沒事找茬,隨便喊一聲,周圍就有十幾個、幾十個工友或者教友站出來,也不動手,就這樣沉默地強勢圍觀,就能讓工頭氣焰大降,訕笑著離去,不敢將事情擴大,更不敢將該名員工無故開除掉。

正是因為加入後有種種好處,這種在雇工群體之間興起的組織,轉眼間就風行起來,同時也令工場主一方警惕起來,不乏借助自身的社會人脈關係,譬如習慣戴上“黑手套”的幫派的勢力,教訓那些雇工群體裏頗有威望的領頭人。

這些幫派勢力原本都是街頭廝混的地痞和流氓,在東木城作為新興工業城市崛起的時候,隨著城市的發展而不斷壯大起來。其中很有一部分成員,就是諸多工場的前雇工,原本也是飽受壓榨的苦難中煎熬的人群,卻在搖身一變後轉成立場,變成鎮壓雇工們的打手。

聖光大主教甘道夫牢記裏德勒殿下的神諭:在教會具有相當的勢力前繼續蟄伏,時刻警惕披上羊皮混入羊群裏的惡狼,不能被別有用心之徒利用對抗社會秩序。

正因為如此,在各個細分的教區裏,通過神恩掌握真實之眼的牧師們,擁有遴選甚至剔除不夠虔誠的信徒的權利,以聖光信仰作為唯一標準,統合不同的互助互幫組織成員,不斷將信徒的隊伍擴大。

甘道夫大主教不是不想走上層路線,在工場主群體裏發展信徒。可惜的是,一旦工場所有者和經營者表露出“善良”,他們的工場就會失去最大的武器,競爭力!

也隻有逼近雇工身心極限的高壓管理,才能源源不斷地壓榨出寶貴的血汗,維持著工場的運轉,令各種產品在流通市場上保持著旺盛的競爭力。

於是,甘道夫大主教在無意中“破產”了幾位工場主信徒的事實真相麵前,再也無法如往常那樣說出“我勸你善良”,這種不切實際,同時也不符合當下大工場、勞動力密集生產的“血腥積累”時期潮流。

不過,這位持杖精靈的努力並非毫無作用,幾位退出激烈競爭的破產工場主,在有意無意地引導下,看到了廣大的失業再就業的雇工們背後蘊含的商機,拿出不菲的積蓄,聯合官方的濟貧院,開辦起麵向無數教友的慈善組織。

東木城可是被屍體引發的瘟疫狠狠教訓過的新興工業城市,在某種程度而言還是相當大方的,尤其是繁複如迷宮的下水道,將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統一處理掉。

除此之外,收納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的濟貧院,兼具有收養孤兒、發放一定量的免費食物等社會公益智能。再有市政廳轄屬的大型公共墓地,讓所有亡者能夠體麵地下葬,一則避免暴屍荒野有礙觀瞻,二來將瘟疫扼殺在萌芽狀態,畢竟這是有先例可循。

事實上,聖光教會的存在已經被東木城的高層掌權者獲悉,在谘詢了相關智囊人員後,權貴們的態度是保持沉默,畢竟根據調查所知,治愈傷患的聖光真實不虛。

在傳承並掌握舊時代神秘知識的社會頂層一小撮人眼裏,這就相當可怕了!尤其是現在,在諸神隱逸數十年不顯聖的當下,一位不朽的神性存在,意味著什麼?萬神殿的神祗即將全麵複蘇?又或者是出現了某位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