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回到車上,趙啟明一路都沒有說話,臉色也變得不太好。
“老大,你想啥呢?”張晨很快就發現他不對勁。
趙啟明苦笑道“我剛才看到那幾個孩子因為學校太遠特別不方便,所以想出資建希望小學。”
“做慈善是好事啊。”張晨說道“這些地方一個村子沒多少人,建學校又不需要多大,一個小學也就幾十萬搞定了吧。”
趙啟明搖搖頭,“幾十萬都用不上,在農村蓋房子很便宜,我剛才大概算了一下,帶上操場,小的一個年級隻要一個班,大的頂多也就兩三個班,1萬就足夠了。”
張晨疑惑的問道“那你怎麼看起來不太高興?想建就建唄!”
“蓋房子是沒多少錢,我一開始還想著建上幾十個希望小學呢,可是我剛剛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趙啟明看著車窗外的戈壁灘,說道“學校有了,老師從哪來?”
張晨愣住了,他也意識到了問題。
在農村蓋個房子確實很便宜,張晨和趙啟明一樣,家裏都是搞建築的,所以很清楚,像這種小村莊,一共才一百戶人左右,能有多少小孩?
可是老師的問題確實不好解決。
一開始,趙啟明還想著以高薪為吸引,從內地招聘老師,隻要給的錢夠多,不愁沒人來。
但是他馬上意識到這不是長久之計。
前世西北地區不是沒有用高薪吸引過人才,可是絕大多數人一開始雖然因為高薪來了,卻很快就受不了這裏的環境辭職回去了,趙啟明聽說很多人在新省隻待了不到半年。
自己憑什麼保證過來的老師能夠一待就待好幾年?
如果不能保證這一點的話,難道今天來個老師就上兩個月學,等老師走了就休息,等招到人了再開學?
這肯定是不行的。
張晨想了半天,提議道“要麼就把工資給的特別高,高到他們舍不得離開?”
“純粹為了錢來的人真的能把學生教好嗎?”趙啟明對此深表懷疑。
花錢沒關係,可是必須得有效果,如果花了錢還沒有讓這些孩子學到知識,那錢豈不是白花了?
不但是白花,甚至說不定還反而害了這些孩子。
崔曉麗開口道“這種情況不是建幾個希望小學就能改變的,隻能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才能好轉。”
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她對此深有體會,“當初我老家就是特別窮,我上學的初中一共才三個老師,我那些同學沒幾個能考上高中的,不過現在好多了,這幾年當地政府拉來了幾個投資,在我們那建了好幾個工廠,那些工廠為了給員工家屬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就建了個學校,現在我們村的孩子也去那上學了。”
趙啟明聽她說完立刻有了主意,“你說得對,光是建學校沒用,還得有人、有配套設施才行,幹脆把我們的工廠個建到這邊來算了!”
張晨皺眉說道“可是工人問題怎麼解決?最基礎的工人是沒問題,可以從本地招,培訓完就能上崗了,但是那些技術人員他們願意來這麼偏遠的地方工作嗎?”
“你剛才不是說了嘛,隻要錢給夠,不怕沒人來,我聽說很多華國人為了高工資連非洲都願意去。”趙啟明的腦海中一個計劃逐漸成型,“而且我們不用立刻把工廠搬過來,咱們現在不是收購了很多小廠嘛,雖然在深市那邊新建了一個廠區,但是規模其實依然遠遠不夠,我們可以把比較基礎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建在新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