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入鄉遇花(1 / 2)

裘舉所住的湖邊村就在堤鎮附近,他知道堤鎮是長江中遊到上遊的分水嶺,過了此處長江水流就開始喘急。他說他是堤鎮人,那是他讓別人好記住他而已;其實他家在堤鎮附近的湖邊村,就在洪湖岸邊,其實就是個小漁村。

裘舉父親給他取名叫黑狗子,在家時家裏人與好友都愛叫他黑狗,也有的叫他黑狗子的;這裘舉這個名字是他在上學時他父親請算命先生起的學名,有點仿效嶽飛嶽鵬舉的味道。

這學名隻在上學時叫了一陣子,後來他在堤鎮學徒也用上了。於是裘舉成了他的大名,隻要是社交場夥就用上,後來演變成對外對家裏人的稱呼。那黑狗子的名字的確有些不雅,進不了大雅之堂。

可是,裘舉還是喜歡自己那個黑狗的名字,好記,易懂,還帶點野性。因此,他不嫌別人叫他黑狗。

裘舉將小船停在岸邊,上坡後上了一條河邊小道。他看到前麵來了一位女子,看了看,是位姑娘,還是個很秀美的女人,就問道:“小姐請問,前麵是否是沙同鎮?”他來過這裏,可那是小時候的事情,人小不記事忘了方位。

那女子看了看裘舉,好一個皮膚黑黑的男子,還是個長得英俊的小夥子,她心裏就叫他黑牡丹。其實,這比喻男的確是不準,可想她是喜歡這樣的黑皮膚俊美男子漢的。

她笑道:“前麵就是!”

裘舉又問道:“你知道鎮郊區的洪家大院怎麼走啊?”已是三年沒來此地了,突地一來搞不清東南西北了。

那女子笑了笑,道:“你問對了人,我是那村子上的,那裏叫石頭村,洪家是大戶,進了村見大院子就是他家。”

裘舉又看了看那姑娘,看樣子十六歲了,這大的女子已該算是成熟的女子了,就笑道:“你這熱心,是石頭村的人,你叫什麼啊?你認識這裏一位叫嶽仲的嗎?”

嶽仲也是這村子上的漢子,是裘舉的發小,他是一個多麵手。

三年前,也就是裘舉十三、四歲那年,嶽仲的父親為了大兒子進一步讀書,還有老二嶽仲不喜歡農活,愛搞些手藝活就在那年舉家遷到了沙同鎮附近的石頭村來了,這也是方便他自己去種幾畝薄田。再者,這裏去武漢比堤鎮近很多,大孩子在漢口上學回來探親也方便。再說,這裏也是嶽家的老家,有現成的老居在此。

那年嶽家剛搬回來,裘舉隨即也回了老籍探望祖父母。可惜,就是沒碰到過嶽魁與嶽仲。

嶽家也是在兒子們沒出生時為了生活同裘舉父親一道去了洪湖打魚,他們兩家在湖邊村各建了個茅棚,後來有了積累也都做了泥牆茅草屋,後來就一起落戶湖邊村。

他兩家既是石頭村的老鄉,又是湖邊村的同村,所以兩家走得近;加上兩家孩子氣味相投,兩家兩代朋友。後來嶽魁的父親不願下湖打魚,也就租了胡曦堃家的田地種了。

那女子道:“我叫柳荷花。是嶽仲家的同村!後來我跟哥嫂一起搬進了街上去住了,這裏房子留給父親下湖時住,我也就時常跟父親住在一起,好跟他老人家做飯。他家隻他老爹下地種田,嶽魁也有時幫下忙,嶽仲基本跟他父親打下手。他家的田是在柴山邊沿開的荒,種的莊稼還真不錯,真是他家走狗屎運,那新開的荒地田肥莊稼好,才使得他家老大進省城讀書啊。我與他熟悉的不再熟悉了,你以後有事就找我。嶽仲他是個閑不下來的人,愛好也廣,除了幫他老爺子種田外,還做些其他的零活。現在還不知道他在不在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