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舉見兩個女孩子走了,想到了幾年前自己回老家時見到她們與石頭村的孩子們的情景,那是三年前自己十三歲時臘月。那時自己在湖邊鄉讀書,是個野孩子,為了好玩挨過父親好多次的打罵。可是父親是恨子不成器,後來覺得還是他自己出去看看世麵。轉眼到了過年的時間,父親就帶裘舉去老家看望父母與嶽父母他們,由於孩子多裘舉母親就隻好留在家裏照顧孩子了;好在裘舉姐姐快長大成人,她能幫母親擔負起一些家務。
到爺爺家不是頭一次,自從裘舉記事起他就享有回老家看望祖父母的特權;長子為大,是他爺爺奶奶的希望。因此他時常到沙同鎮附近的石頭村去看望爺爺與奶奶;也常去看望父親的表哥洪萬貫,跟他家的女兒寶釵很合得來,就是不喜歡他那兒子,寶氣一個,一個嬌嬌寶寶,所以跟他交往不多!
裘舉與父親到老家後,父親要回去做事情,就留下裘舉在石頭村過元宵節。
鄉的人不是說年小月半大嗎,父親在這個時間提前回來看他父母也是在敬孝啊。
這年裘舉也快成小夥子了,他有點辜負父親或者祖父的期望,對讀書不上心,可對玩很起勁。
這石頭村今年舉辦的元宵節很是熱鬧,就連附近的沙同鎮和幾個村子的青年們也來逛逛。
裘舉第一次在石頭村過元宵節很是高興,這時表叔的姑娘洪寶釵也想去看熱鬧;經爺爺批準,在元宵節夜晚自己陪洪寶釵去看花燈。村上路上,雖天色很晚了,但來往的人群如流。
這時的洪寶釵還是個鄉下女孩子,家裏把她看得很緊,常言道有錢人家的女兒不出閨閣;就是一個人要到村上去玩也得有傭人陪伴,可她特別想出來看村上老鄉們過元宵節,更想到鎮上去野一番;這次有了裘舉作伴她的膽子也放大了。
元宵夜,洪寶釵見裘舉要與幾個男孩子出去玩,自己就湊熱鬧跟隨跑了出去,剛到村口就被父親攔了下來。要知道洪家是不允許女兒到處亂跑的,寶釵見裘舉要走急得要哭了,洪母見裘舉帶著一群人也不想阻攔女兒的雅興;她認為裘舉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女兒。恰好姑父裘舉的爺爺路過,寶釵娘跟老人家打個招呼後提出了寶釵能不能跟裘舉一道去看花燈。裘老爹看站在一旁的侄子洪萬貫一眼笑道:“讓孩子跟我家那惡神一起出去吧,包她遲不了虧。”
裘舉的祖父是洪萬貫的嫡親姑父,哪有不肯的道理。因此,裘舉舍棄男孩子們去陪洪寶釵一個人。
看花燈的人流中大都是小孩與年青的少男少女們,男的一群,女的一幫相互逗打與嬉鬧著向沙同鎮走去。這雖是大人們的節日,他們舞龍燈、劃采蓮船個個生龍活虎;可這元宵節更是青少年們的節日,平時每家大人管著,各家小孩沒機會三五成群地外出去玩。女孩就更不用說了,三從四德的枷鎖總是禁錮著女性,從小就沒有男孩的人生待遇。然而,年關後的元宵,每家都放鬆了小孩的嚴管,也放鬆了對女孩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