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看嶽魁平時羞羞答答的樣子,他起說氣話來口似懸河,還把曆史了解得這透徹,說起來頭頭是道。
裘舉感慨嶽魁不就是自己的學友,他怎麼知道這那多呀!他一下就傻眼了,除了小小的嫉妒,絕大部分是佩服嶽魁比自己知道得多,而且樸實大方,比起自己剛到學堂與他相會時把他當成了一個闊家少爺那是完全兩碼子事情了。
那時嶽魁穿了件新衣服,自己滿以為他是個地主家的兒子。後來交往中才知道他是一農民家兒子,他父親在湖邊村改行種起田來。
裘舉也很敬佩嶽魁窮不跌誌、知書達理而遷就於人,隻好對嶽魁道:“這是你平時告訴我的,並非先生所教,所以,所以……”他真的答不出來。
嶽魁見求舉難堪,道:“書有好多好多,一個人一輩子莫想把所有的書看完,我隻是看了黑子你沒看過的書而已,說不定你看過的書我又沒看啊!”見裘舉從難堪中緩解出來又笑道:“這出自於宋真宗趙恒所作的《勸學詩》中;你聽好我讀給你聽: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讀,讀!書中自有千鍾粟;讀,讀,讀!書中自有顏如玉。還有一說是出自趙恒《勵學篇》,原詩如下: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表示的意思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考取功名後,才能得到財富和美女。這就是讀書人萬般皆下品隻有讀書高的理由,難道你家沒教過你呀?”
嶽魁本不想再傷害裘舉,誰知最後又犯了傻的脾氣,有點質問的口氣,隻好不再說了,等候裘舉發火。
裘舉直爽,不怪嶽魁問得那直爽,就道:“我爺爺教過我爹,所以我爹才送我讀書,快三年了,要是家裏要我回去,我就回家後去找事情做算了。”
嶽魁這才知裘求舉是個直性子,也是個不愛記仇的漢字,道:“那就不打鬧你上學了,莫給你找麻煩了。”
他的意思是不打鬧裘舉上學,他知道像裘舉家庭的孩子上學實在不易,那是全家人省吃儉用才能行的,不像自己家有幾塊田地,供自己讀書雖那麼吃虧,但也供得起。
說起讀書裘舉是個不大愛讀書的孩子,看到這多孩子們跟嶽魁後麵不免也動了玩的心。
裘舉心想,嶽魁離開湖邊村禮改送下。再說,自己倒要看看嶽魁怎麼發動我們這些小夥計門了!
同時裘舉見嶽魁遲早是學城裏洋學生,還能顧全別人,是個爺們,就道:“你這重義氣,我去。”
裘舉在嶽魁的帶領下把小夥伴們領到一家小另食店。
嶽魁拿出自己籌備了好久的錢叫嶽仲去買了十多根麻花、幾個皮蛋、還要了一包冰糖。然後領著一夥人到湖邊小涼亭,擺上吃的,還把帶來的一大壺茶水倒上十多小杯,然後對大家說:“我今天請大家,就在這裏向大家辭行了,過幾天我家就要搬走了了。同時,我特地向裘舉賠罪!也為今天出來玩,我騙他不上學的事情,以及我那弟弟嶽仲幾次得罪了裘舉的事;我本來要找黑狗賠禮道歉的,誰知黑狗大仁大義、從不計較,今天來了。我十分感謝他。我也想與大家交個朋友的,不知大家肯嗎?”
裘舉忙道:“我與嶽仲事已經過去一年了,何況,那些都是為了那些小事情啊!還賠什麼罪啊!你與大家交朋友,好哇!”原來他幾次勸嶽仲不要在外麵瞎野了,可是嶽仲與他發了幾次火,後來他就沒再管閑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