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射策選賢良(1 / 2)

這事兒,暫時無需也沒法報備,劉備此時說不定還在打著高邑、或者是防子呢,崔博就先這麼幹了,有啥事兒後頭再說。

隻是這縣中吏員也無,城中的一切事務,都壓到了崔博一行人的肩上,可給他們累得不輕。

沮授負責城中流民賑濟,蔣奇負責城門,韓當帶著流民分地,崔博統籌全局,夏侯蘭在崔博旁邊打下手。

吏員是真的不夠,他崔博可不似荀彧那般,隨手一掏,就是一大把人才。人才彙集的兗豫二州,崔博去都沒去過,自然是抓不過來的。

崔博放下手中的竹簡,捏了捏自己酸軟的肩膀,對著旁邊的沮授說道:“公與兄啊,可還行麼?”

沮授皺著眉頭說道:“城中降者並流民、佃農二千餘戶,八千人,願從軍者二千,剩餘人等皆願行屯田事…但是田不夠分!”

這倒是個問題,六十五頃地,終究還是太少了,這麼分來人均十畝地,畝田平年產三石,一人年入三十石,交六成糧,尼瑪這根本不夠吃啊!何況此時種地還得種一年歇一年?

但是,這個問題,不難解決!

崔博的親爺爺可是個農學家,崔寔傳的《四民月令》都快被崔博給翻爛嘍。

崔博微微一笑道:“四月,時雨降,可種黍禾…

八月暑退…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種薄田,秋分種中田,後十日種美田…

五月,可收麥田,夏至先後二日,可種黍…”

這會兒農人種地,一般就是一年種一次,當然也隻能收一次。而在四民月令中,黍和麥這倆作物,恰好可以輪換種。

崔博前世也在北方農村待過的,小麥正是五月收割。而黍,一年四季都能種,且黍長得快,三個月可熟,產量雖是低了點,但也好過沒有。

不管是人均五畝,還是一年兩種,那些子流民都能接受,他們本身就無田,或者少田,驟得恩惠,感謝都還來不及呢。何況崔博給他們的分成,不少!

沮授一聽,也是喜上眉頭,河北可輪換種黍、麥,一年兩收,如此便可解決吃糧問題。隻是這樣來說,一年兩種兩收,時間緊迫且空餘時間太少,軍屯恐怕難以維持。

“按一年兩種來說,農閑時間太少,恐無時間操練。”沮授一言中的,直指崔博所言中的漏洞。

崔博也沒氣惱,一個重要決策,本就需要多次磋商,裨補闕漏才能才能出良策。

“如此,先行屯田即可,次年再操練可也。”這種情況下,訓練肯定是訓練不得的,軍屯計劃本就是試行,不適合這個局麵,稍加改動即可。

沮授點了點頭,繼續思考其中漏洞,不多時,沮授便想到了一個兩全之法。

“不若遷部分流民至真定?”沮授開口道。

井陘縣可耕種的地,並不多,而真定則不同,它正處在華北平原,四周水係發達,灌溉便利,更重要的是,前番抄了真定豪右凡七家,那良田,可比井陘這十二家多。

若遷口三千,人可均得土地二十畝,這樣一來,井陘的土地也變得寬裕了起來。

“嗯!”崔博適才是思路沒轉過來,這會兒沮授一提,他便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