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君何人耶(1 / 2)

崔博一席話,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當場五個書佐,除卻廉坡,其餘四人皆應。於是乎,崔博和沮授身上的單子變輕了。

至少來人對策不用崔博或者沮授,親自統計姓名、籍貫諸事了。

雖然有些小插曲,讓有些淺水王八認清了自己。但今日對策,來人依舊很多。

崔博也沒打算再用前日的題,後世考卷還是現出的呐,崔博可沒傻到用老試卷。這東西仔細一琢磨,也能說個三四分的。

但崔博選的不是那種計遲的人,所以他限製了半個時辰,就是想選出有捷才者。按照後世三國誌係列遊戲來說,崔博要選的,智力起碼得在五十以上,上不封頂。

然鵝…現實卻是那麼的殘酷,第二天,無人可入眼,第三日,無人可入眼,第四日,無人可入眼…

第八日,崔博徹底自閉了,除卻第一日召了四個書佐外,他身邊竟沒多出一人來。

“二三子…今日是對策最後一日了。”崔博站在榜前,有氣無力地說道。

連連數天,每天監考加批閱對策,縣府的公文都快堆成山了,再這麼搞下去…怕是要被彈劾瀆職哦!

從辰時等到了午時,才湊齊了三十人入堂。一連八日,來對策的人漸少,今日來的那些人,還多有臨近郡縣者。

崔博亮出了他和沮授精心出的試題,還是武治、文治兩題。

一為:幽、冀舊壤,鎧馬所出,比年兵饑,漸至空耗,如何解之?

這題,他直接抄了蔡邕的話。

二為:自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加以關塞不嚴,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為賊有,漢人逋逃為之謀主,兵利馬疾,過於匈奴,如何破之?

沒錯,崔博再一次抄襲了這個老文學家的上書。

那一次是夏育、田宴請征鮮卑,蔡邕建言。這個老文學家雖然說得跟放屁似的,但是上文那一點確是沒錯的。

那次三將各率萬騎,三道出塞二千裏,那會兒檀石槐還在人世,夏等三人才力不及張奐遠矣,哪裏是檀石槐的對手?結果就被鮮卑殺得大敗,陣亡者十之七八…

鮮卑之盛,可見一斑!

雖然檀石槐死後,鮮卑各部已然成了一盤散沙,但不代表彼等沒有威脅。

“崔長史…這二問是否太難耶?”事前,沮授皺著眉頭問崔博道。

沮授捫心自問,若他來答,也不會有太好的答案。比年饑荒,府庫空耗,鮮卑強盛,時來寇邊…再加之黃巾造難,幽冀兩州…哎!

崔博搖了搖頭,沒接話茬。

這兩題難嗎?確實難,崔博自問他自己也難解決。但是,這不影響他出題。

崔博欲選者,才俊也!人才這種事兒,寧缺毋濫!百金的薪酬,哪有這麼好拿的?隻要稍微有點建言的,他都會考慮留下,野說不定還真有餘賢,這也是他堅持了這幾天的原因。

……

待錄姓名籍貫年齒後,三十人坐倒,分發木牘。

崔博一亮題目,台底下諸人皆是倒吸一口冷氣…怎地這個長官下手如此之狠?天子問對怕是也不過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