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所言…”
崔鈞既然是崔博的長輩,那麼孫昶自然要用敬語,加之崔鈞年歲也快五十了,稱公自無不可。
“有理!然…”孫昶先是說崔鈞說得在理,然後又忽然轉折。
嗯?這麼一來,崔博頓時來了興趣,他不擅長搞一言堂,百家爭鳴、各抒己見,才是他的最愛。
“鮮卑自與南匈奴不同,我大漢為南匈奴父邦,彼等可用牛馬羊來換取糧米,無須再逐水草而居。
鮮卑則不同,大部不在少數,牛羊馬戶口若想要生存,僅是一片草場,恐怕不夠,或有留守者,但多為老弱抑或是小部。
鮮卑健壯者還是要帶著牛羊馬四處逐水草而居,這便是他們的道,生存之道!”
聽完了孫昶的一席話,崔博再次陷入了沉思…
這鮮卑的生活習性,關乎於作戰計劃,若是遲遲定不下來的話…
算啦!崔博不去想那糟心事了。
遇事不決莽一波!
先出兵,再說不遲,但是莽也要有個莽法,不能當個鐵頭娃!
所以待張欽孫昶二人走後,崔博借著微弱的燭光寫了封信。
沒錯,就是再次求助公孫瓚,不過這次涉及事情比較大,他還是打算先給劉備一觀。
……
翌日,崔博帶著孫昶去見了劉備,至於樂隱,畢竟是還沒入夥,這等事,他還是不知道為好。
入了府,便有門子將二人引到了偏廳。
偏廳內劉備高居上首,關羽、韓當、簡雍等一應心腹分坐兩側。
崔博暗道一聲怎麼地這群人這麼勤快?得,咱今天又來晚了。
左側恰好還有兩個位置,崔博尷尬地咳了一聲,領著孫昶低著頭往坐席奔去。
人業已到齊,劉備拍了拍掌,然後開口道“人都來了,下麵大家來商討下該怎麼打鮮卑…”
說著劉備的眼神掃過了崔博、關羽、韓當、孫昶四人,今天這偏廳,這四人是主角。
四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愣是沒有一個人先開口。
終究還是不能讓劉備沒麵子,崔博直起身來道“昨日我與子舒商討此事,從中具知,鮮卑大部多逐水草而牧居,其老弱婦孺守著部落,若破老弱,恐攻之無益…
按我說,當取大部!諸如慕容、闕居、日律、拓跋…”
嘶…
此言一出,饒是幾位膽兒都賊大,還是被嚇到倒吸一口冷氣。
一旁孫昶也是聽了個呆,咱明明昨天晚上說的不是這樣子的呀!怎麼崔郎你今天早上變卦了,章口就萊?
這幾個部落,都是鮮卑中一等一的大部,隨便掏出來一個部,其人口,就有上萬!而鮮卑,不說是全民皆兵,但也算是大半人掏出來都能騎得駿馬,開得了強弓。
一千對大幾千甚至上萬鮮卑,難上加難啊!
“崔郎,得無戲言乎?”劉備板起麵孔來,他似乎不太相信崔博能說出這麼一番話來。
“當然無戲言,不過尚有一事,還需府君決定…”
說著崔博從袖中取出了一方縑帛,呈到了劉備麵前。
那正是崔博要給公孫瓚的書信。
崔博之前所建言千騎出塞,是因為這常山國就隻有一千騎士!而不是出少量人,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