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文化的力量(1 / 2)

話到這裏,張教授也不和我寒暄了,直接擺出了自己平時上課的架勢來:“盎格魯國一直有規定慈善捐款可以抵扣稅費。

我們流雲國一直奉佛教為國教,佛不忍眾生在苦海沉淪,欲度脫一切眾生。地藏菩薩更是發下宏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於是十年前,我們流雲國學習盎格魯國的稅法稱布施可以減稅,鼓勵大家多多布施。這個道德會就是在那個時候成立的。”

這個我知道,原身特別不讚同這件事情:“這個道德會一開始就有問題,布施原是不圖回報的。我一向是不讚成這個的。

這樣做,企業不僅能夠得名還能夠得利。國家卻因此少了收入,民眾們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實惠。倒不如把錢收上來由官府統一安排救濟。”

“啊!我還以為你會這項規定扭曲了布施的本意。學生們都這樣認為。”有趣,張教授隻是覺得奇怪,並沒有批評我。

“這件事情確實是扭曲了布施的本意。但是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項規定實施的效果。和您實話,我不是一個守舊的人。”我進一步地試探張教授的反應。

流雲國畢竟是奉佛教為國教的國家,雖然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虔誠,但是在人們的心中,佛教依舊擁有著極高的地位。

“你錯了,扭曲了布施的本意這件事情比這項規定實施的實際效果更加重要。”張教授似乎是怕我誤解,緊接著:“我也不是一個守舊的人。社會需要活力。一個健康的社會一定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社會。

但是,文化是一個社會的靈魂。我們必須守住自己的文化。隻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變成受人掌控的行屍走肉。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文化,文化本身就是不斷變化的,但是我們不能舍棄自己的文化。文化是社會的根基。

布施在我們的文化中占有極高的地位。你知道的,布施不僅僅包括財物也包括體力與智慧。我們國家的很多美好品德都源於布施。布施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扭曲了布施的本意這件事情對我們本就處於弱勢的文化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人心更加浮躁了。社會風氣也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抱歉,我就是一個門外漢。我的見解自然是比不上您的學生的。”我趕忙道歉。

“是您誤會了,您的見解比我的學生們高明多了。我剛剛的是我研究社會學多年得到的感悟。

我的學生們更多的是守舊,為自己習慣的事物遭到改變而憤怒。其中也存在著些許脆弱的自負。

年輕饒想法比較偏激,不是一味地覺得自己的文化好容不得半句反對,就是一味地否定自己的文化去捧別饒臭腳。

我的學生們本質上都是好孩子就是在某些方麵比較偏激。當然,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年輕人總是比較熱血。

您能夠客觀地看待這一規定已經很了不起了。”張教授似乎很欣賞我的想法。

“跟您比起來差遠了,幸虧有您的提點。要不然,我帶著這樣的想法去辦事就完了。”這是實話不是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