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再拜:“非常之時,當謹言慎行,一步踏錯,前行或臨深淵!”
王母娘娘忽然大笑:“我卻不知,往日進得淩霄寶殿,登得丹墀上座,今日反卻不能了?這是什麼道理?文昌,我若坐不得,以你之意,卻是誰能坐得?”
淩霄寶殿丹墀之上有三張寶座,正中為玉帝,其左側下首為東王公,其右側下首為王母,東王公努力求證金仙大道,故此從不上朝,其座一直虛應其事,群仙參拜時,隻拜玉帝和王母。
當年庭大戰後,王母輔佐玉帝平滅鬥姆、勾陳之亂,地位極大提升,寶座上移一步,幾乎於玉帝並列,這是玉帝酬謝其功之故。
剛才的爭執焦點就在於此,王母娘娘要入淩霄寶殿上座,文昌帝君阻攔,阻攔的借口就是“非常之時”。
什麼叫“非常之時”?
眼下庭戰亂,這就是非常之時。
玉帝不在,這就是非常之時。
往日上殿,玉帝帶著王母,這是可以的,眼下不在,你一個人要進去登殿上座,那就不行。
最關鍵的是,外麵還在大戰,你不主持平叛,卻急惶惶進殿,這是做什麼?真當所有人是傻子嗎?
王母當然著急,再次仰頭看了看色,上紅雲愈發壯觀,於是失去了耐心,邁步向前,繡鞋向著文昌帝君的頭上踩去。
文昌帝君輕輕歎了口氣,身形不動如山,口中默誦寶誥:“誌心皈命,不驕帝君,玉真慶宮。現九十八化之行藏,顯億千萬種神異。飛鸞開化於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
道道金籙符文顯現,加諸於身,這是三清大尊欽賜金光寶誥符文,萬邪不侵、萬難不受。
文昌帝君不擅鬥法,但擅保全,王母娘娘以金仙之能,這一腳踩上去,卻也踩不動分毫。
王母知他的本事,不欲和他糾纏,向邊上一閃,自文昌帝君身旁繞行,文昌帝君向後再退,卻比不過王母,當即被王母繞在身後。
文昌帝君大急,抬眼時,王靈官、真武大帝等擅鬥之將都在外麵阻擋顧佐,隻得向眼前的李玄等道:“藥王、通玄先生,此例不可開啊!”
李玄、張果等臉上微微遲疑,何仙姑在旁斥道:“娘娘本就是輔佐陛下打理庭的尊,有何不可?”
文昌帝君見之不通,又向長生大帝、普濟仙人求援,這兩位隻是低頭望著腳下,一切不聞不問。
情急之下,文昌帝君望著光明宮方向,高呼:“白虎神君速來,阻住娘娘!”
大戰仍在進行,真武大帝被魔家四將拖住,王靈官與東華帝君大戰,顧佐依舊沒有下場,正在觀望淩霄寶殿,雖然離得遠,這邊的情況卻都盡收眼前。
王母意圖昭然若揭,但對顧佐而言,卻一時無法判定是利是弊,對文昌帝君的呼聲也是拿不定主意。
但哪吒卻響應了,或許並不是響應,而是意圖報仇,照著王母的後心挺槍就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