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亦有不少嚴肅認真之作,例如中聯根據巴金的改編的《家》,中聯創業於1952年,其創辦人全都是粵語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吳楚帆,張活遊,馬師曾,吳回,白燕,黃曼梨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目標:“拋開脫離現實,內容空泛的粵劇片,生產既娛樂大眾又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意識片。”
而在“七日鮮”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粵語片變得低俗,為了改善香港電影這種粗製濫糙之風氣,一批有誌向的電影人如:吳楚帆,吳回,秦劍,高魯泉,紅線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清潔運動”去提高影片質素,改善香港電影之發展。
粵語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產量驚人,而且類型眾多,有戲曲、武俠、喜劇、文藝、倫理等,可謂百花齊放。可是隨著社會日趨繁榮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傳統粵語片己無法滿足他們的口味,故出現了都市喜劇、模仿西方間諜片的偵探動作片、****的歌舞片等。
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灣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腳,開拓新院線,引進新科技……國語片的製作已非本濫拍的粵語片所能及。
“我敢打包票,往後的幾年裏最受市民歡迎的莫過於國語功夫片。據我從朋友那裏聽到的消息,邵氏已經同時開拍六部影片,其中就有四部是功夫片。邵氏拍電影的原則就是為了賺錢,隻要跟著他們的腳步,一定不會錯的。”
韋宏升最後總結道,完喝了一大口茶,看向兩人:“張生、羅生覺得點樣?”
張晉和羅浩麵麵相覷,兩人對於這個行業狀況都是兩眼一抹黑。
“別看我,我動手可以,動腦就算啦!”羅浩趕緊撇開關係。
張晉看向韋宏升道:“韋生,剛才那番話就知道你對電影行業的了解,但是我們不在乎。我們拍電影賺錢是其次,最關鍵是一定要拍得符合我們心意,這點你能不能明白?”
“明白,有錢人子弟拍著自娛自樂,電影圈裏也不是沒櫻”韋宏升笑道,“不知二位準備投多少錢來拍?”
“一百萬,你覺得怎麼樣?”張晉道。
“噗!”韋宏升一口噴出嘴裏的茶水,目瞪口呆,“一百萬?!”
“是嫌太少?”
“不少不少。”韋宏升一邊搖頭一邊擦嘴,“你們不是在笑吧?”
“你看我們是像笑的樣子嗎?”張晉反問道。
韋宏升正色道:“雖然我很想賺這筆薪金,但我事先提醒你們,一百萬已經可以正經拍一部電影了,如果你們隻是玩票,完全沒必要拿一百萬出來砸水花。”
“多謝韋生提醒,不過我們是認真的。”張晉笑了笑。
“那好吧。”韋宏升點點頭,“關於電影,張生有什麼想法,打算拍什麼樣的類型,有沒有中意的女演員?”
之所以問有沒有中意的女演員,是因為不少玩票的富家子弟都是為了討好某個女演員才投資的,他早就見怪不怪了。
“中意的女演員沒有,男演員就有,喏,就他咯。”張晉指了指羅浩。
韋宏升愣了一下,目光在兩人之間來回轉了片刻,隨即露出恍然的神色:“曉得了!曉得了!張生、羅生很新潮的啦!”